乐文小说网 > 陈卫文集 > 塞林格与禅宗

塞林格与禅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45.com,最快更新陈卫文集最新章节!

    在最终对禅宗产生兴趣之前,塞林格最有兴趣的莫过于孩子了。而他第一次明显表露他对禅宗的兴趣,恰恰也正体现在一篇写孩子的小说泰迪之中。他把他的两大兴趣结合在了一起,正如他把“爱情”和“孩子”结合在献给爱斯美的故事之中一样。

    “我们知道两只手相拍的声音,但一只手拍的声音是怎样的呢?”这段直接引自禅宗公案里的话公然印在九故事的扉页上。

    事实上,塞林格对禅宗的兴趣非但必然,也由来已久。这重要体现在他对现实世界的极度失望和对精神世界的极度唯美的两个极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使他一举成名的长篇小说的书名,就足以说明他对现实世界的极度失望。许多人会将塞林格这份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归咎于他所生活的那个二战刚刚结束的环境,事实上,这更多的只是因为作家个人的天性使然。就是说,事实上是没有塞林格满意的现实世界的,只要这个现实世界中还处处充斥着成人。

    与令他极度失望的现实世界相对的,是孩子、天真、纯洁、凄美哀婉而又美好的爱情。塞林格对孩子有着特殊的偏爱。作为意象,在塞林格看来“孩子”并不懵懂无知,相反,他们懂得大人懂得的一切,懂得他们的一切快乐和忧伤;他们懂得大人心目中认为重要的事情。对“孩子”的热爱,意味着对现实世界、对时间流逝的无声反抗。就像彼得潘所象征的那样:“孩子”拒绝长大。“孩子”身上还隐喻着瞬间的、稍纵即逝的美。对瞬间和细节的敏感,也与禅宗上的“顿悟”有着线形的关联。对现实世界的极度失望和对精神世界的极度唯美这两个极端,是塞林格最终走向禅宗的外在因素,而他在小说技巧上的苛求,正体现了他走向禅宗的内在因素。他迷恋于语言的弦外之音,强调用句的言简意赅,对细节的真实性把握精当,极擅抓住瞬间之美,故事的时间跨度一般都很短,节奏紧凑如弦;他还关注着时代所谓的“不正常人”对挖掘事物表象之下的本质充满耐心和渴求,对早熟、顿悟、神秘有着随时随地的兴趣。而他从来没有“空对空”地脱离现实世界、脱离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直谈禅宗,这也正符合着禅宗精神:禅宗要求人更好地关注现实世界和生活细节。

    塞林格把禅宗介入小说创作,并未给人以他以及他的小说有说教的感觉。这是因为他汲取的乃是禅宗中直接与艺术发生关系的成分,他的目的不是宗教和训导世人,他的目的仍是艺术。他最终的归山隐居在我看来并非主要因为他的消极出世,而是更好地为了他的小说艺术。他的全封闭隐居已有四十余年了,我们甚至不知道现年80周岁的塞林格的生死情况。如果塞林格的隐居果真因为大多数批评家所说的“才能枯竭”那他的确再也不会向我们出示他隐居之后的任何一个字了;但是倘若有朝一日他还愿意(或死后默认)我们看到他隐居之后的作品,我相信它们的艺术高度必将证明:他在隐居之前就早已将其后所有外界的猜疑置之度外;为了奔向他渴盼的生活方式,隐居之前他甚至没空想到它们。

    1999年10月6日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陈卫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乐文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陈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卫并收藏陈卫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