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水叹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45.com,最快更新错了吗文集最新章节!

    几番雄军至,沫若故里闻。旅者常神往,舞象却不识。

    沫水依依,时去万里,雄浑依旧在,难得几人识。

    日前,从重庆来到了乐山。当车驶往沙湾方向时,一条宽阔的河流时而不时地闯入我的视野。我和朋友猜测着是哪一条河流或者大江。我说是岷江,朋友却说不是。也是的,提及江,我们脑海里总会涌现出气势磅礴,雄浑壮丽的长江。而眼前的这条河,枝枝叉叉,水渚星罗棋布,难以让人将其和“江”联系起来。争执到最后,我鼓起勇气问了身边的本地人,这才得知原来是大渡河。一时间,我有点难以置信,更有点兴奋。我尽然无意间闯入了大渡河,那条因“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大渡河!进而得知我即将呆的地方——沙湾,竟然就是大文学家郭沫若的故乡。

    天险大渡河闻名于天下,由来已久。1863年,天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大军至大渡河安顺场段,试图抢渡,却不期河水陡涨,千余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留下百年的遗憾。72年之后,中国工农红军也来到了这里。蒋介石期待着朱毛大军在这里成为石达开第二。然而毛泽东却走出了石达开的宿命,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创造了军事上的一个奇迹。毛泽东更在此后不久,写了一首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最早认识大渡河就是源于根据这段历史改编的语文课文,而后就是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课本里描述“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我就记住了“湍急”一词,想象着汹涌翻滚的大渡河。而后,稍大时,我读了这首诗,对大渡河更是神往不已。诗中仅一个“寒”字就构筑了大渡河的惊险,令我读来不寒而栗。

    如果说历史给了大渡河惊险,那么大渡河畔出生的大文学家郭沫若则给他增添了不少的文化底蕴。郭沫若原本叫做郭开贞“沫若”是他的笔名。此“沫若”即是“沫水”和“若水”的合称。“沫水”就是大家熟知的大渡河,而“若水”则是青衣江。如果说以前只知大渡河,那么,我接触都郭沫若以后才知道大渡河还有这么一个美妙的名字——“沫水”这位沫水之子后来投身到新文化运动当中,写了大量的新诗,对甲骨文的研究更是建树颇多。

    我到达沙湾后,就和当地的两个年轻人聊起了大渡河。当时我想不起来若水所指,便问了他们。他们却一脸茫然的互相望着,显然不知道。我只得提示到:郭沫若的笔名就是两条河的名字,沫水是大渡河,若水呢?他们仍然茫然,然后笑着说不知道,也没有听说过,就是大渡河是沫水也不知道。我有点吃惊,生于斯,长于斯,竟然不了解这里。也许正应了那句古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人们从不屑于认知身边最熟悉的东西,大都将目光投向了远方,或者就是空洞无物。

    任凭你有万年岁月的积淀,千年历史的渲染,流淌了几千年的大渡河再也吸引不了年轻人的目光了。冬去春来,河水枯又涨。大渡河沉吟着绵长的歌流向远方。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错了吗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乐文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错了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错了吗并收藏错了吗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