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多情剑客文集 > 聆听《六月船歌》

聆听《六月船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45.com,最快更新多情剑客文集最新章节!

      题记:俄罗斯原始的风景,夏季在俄罗斯旅行,在乡村、在森林、在夜晚的草原散步,所有这些使我进入一种状态,我内心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爱,又似乎疲惫地躺在“大地”上。——柴科夫斯基

    前一段时间每晚都收看根据长篇小说亮剑作者都梁的本子拍摄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血色浪漫。电视剧以白描的方式演绎了“文革”时期那个没有炮火的年代里,钟跃民(刘烨饰)等一群好友整日游荡,为单调的生活寻求刺激。一代人的青春挥洒在武斗与呐喊声中,这是他们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的浪漫在血色昏黄中弥漫成昨日的记忆,我们在他们的故事中心随波动,体会到青春的残酷和特殊年代对年轻人的情感摧残以及一代人追寻理想、百折不挠的精神世界。导演滕文骥用平铺直叙的拍摄手法,生动刻画出了这代人的曲折命运。血色浪漫的最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钟跃民这个个性色彩极浓的超级顽主形象。他是一个不安于平静的时代弄潮儿,他会不断地击碎自己的成就和生活,迎接新的挑战,他喜欢变换着花样生活。在钟跃民看来,住窝棚和住豪宅是一样的,没有成功和失败之分。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事情,他都会自得其乐。导演滕文骥说:“剧中郑桐称钟跃民为‘精神上的漂泊者’。这种人也许很极端,可敬之处在于他们是拓荒者,虽然总是不讨好,还会遭到很多人的唾骂,但是他们的精神可贵,社会进步也离不开他们。”青春是一首最美的赞歌,生活是一场永无停止的奔波,岁月是供人纪念的一座石碑。我们能做的就是一如既往地热爱我们何其美好的生活,只要我们不断过关,相信走到关底,我们即使没有通关密语也一样会有个漂亮而壮丽的结局。

    看过这部电视剧,一直都想动笔,但总是觉得没有纯熟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想法。即使今日,我也没有把握能恰当的表达我的意思。只不过,其中有一个场景一不小心深深地感动了我——钟跃民和几个哥们、周晓白和罗芸在他家里,钟跃民找出一些唱片,挑出一张密纹唱片放在电唱机上,柴科夫斯基钢琴曲六月•船歌的旋律从音箱中传出,轻柔地弥散在空气中,大家很快就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钟跃民做深呼吸,眼睛半合,把嗓子的音域调整到低沉的中音区,他的情绪已经进入了一种氛围:"好的音乐都会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画面,我看见的画面是这样,先是俄罗斯风光的大背景辽阔无垠的草原,绮丽的外高家索风光,波涛汹涌的伏尔加河,圆顶的东正教堂,我的耳畔似乎听到熟悉的俄罗斯民歌这歌声忧郁而深遂,让你心里酸酸的,忍不住要流泪"音乐声在回荡,钟跃民富于诗意的语言几乎感染了所有的人,大家似乎都进入了他的语言所描绘出的画面和意境。"一个幽静的湖泊,岸边是茂密的白桦林,深秋的白桦林色彩斑斓,秋风轻轻掠过,白桦林飒飒作响我们的小船静静地划动,桨声轻柔,水波荡漾,林中的夜莺在婉转歌唱此时,你的心里没有悲伤,也没有欢乐,只有一种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惆怅你的眼眶里贮满了泪水,但它不会滚落下来,泪水会渐渐被眼球所吸收,会自己干涸在如此氛围下,你的心中只有感动,只有柔情,还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小船渐渐远去,桨声在消逝,涟漪在水面上消失,带走了感动,带走了柔情还剩下什么呢?只剩下那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惆怅在心中久久徘徊"大家都听呆了想不到钟跃民对音乐竟有如此深刻的理解。——这个场景之所以能打动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钟情于音乐的人。我毫不迟疑立即从网上下载、聆听了柴科夫斯基的钢琴曲六月•船歌。

    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写于1876年的钢琴组曲四季中的一首,四季是作曲家一部独特的音乐日记。作曲家把铭刻在心里的珍贵的生活场景、社交场面和大自然的画面,用音符记录下来。按说俄罗斯被无力的阳光映着的蔚蓝色大雪应该是最有静中的诗意,但也许因为接近极地的冬天太沉闷,柴科夫斯基总要在冬日增添动感。深秋在落叶飘零中倒有一种苍凉的空旷。至于白夜的感觉,则是山野披满岚光,好像永恒挂在一抹紫霞之间,晨露在其间闪闪烁烁。四季不但生动的描写了每一季节中的自然景色,而且深刻的刻画了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反映了俄罗斯民间音乐语言的音调和旋律。这个作品是柴科夫斯基现实主义代表作。

    1875年12月,柴科夫斯基接到圣彼得堡一家叫做小说家的杂志社的约稿信,要求在一年的时间里每月为杂志写一首钢琴小品,内容表现当月气候特征和俄罗斯生活风俗,每首乐曲配发一首俄罗斯诗人相应内容的小诗。杂志社这个别出心裁的创意勾起柴科夫斯基的兴趣,他欣然允诺,并很快寄出一月的曲子,题目是炉边,这是根据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的意境所写,表现在俄罗斯的严冬,人们躲在小屋里,坐在壁炉旁,冬夜漫漫,碳火或明或灭,人也昏昏欲睡,静谧安详。此后,每月一个固定的日子,柴科夫斯基的管家就会提醒说:"先生,又该寄邮件了吧?"这时柴科夫斯基就坐下来,把当月的曲子完成。写这些钢琴小品成了他每个月定期的音乐游戏,写过就放下,直到下个月仆人提醒之前,他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创作灵感不可能随呼随到,在六月和十一月,到了"寄邮件的日子",柴科夫斯基腹中空空,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于是用两首平时写好的性格小品顶上充数,这就是十二首乐曲中最出色的两首:船歌和雪橇。于是他用船歌替代六月,用雪橇作为十一月。这两曲以成为这十二首中最著名的两首。后来,柴科夫斯基把这十二首钢琴小品集成一套出版,取名四季。

    六月•船歌是一首三部曲式的作品,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同一个主题,旋律深情婉转,略带忧伤,象一首浪漫曲。虽然没有用6/8拍子,但4/4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形象。中段速度转快,节奏也活跃起来,并从小调转入了大调,从四拍子过渡到三拍子,写出了“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形象;歌声桨声,溶成一片,还可以听到浪花飞溅的音响。第三段的旋律,在每个乐节的收尾,加进了陪衬的声部,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歌声此起彼落,表现得更为气韵生动。匀称而略有起伏的伴奏如同微波荡漾。舒缓的第一部分主题温和中略带忧郁,使人仿佛看到初夏夜晚的河面上孤寂的小船轻轻地向着远方飘荡。那种河水的温存不像门德尔松那样烂漫和轻盈,却透有一种诗意。这也难怪,本来这首船歌就是借叙19世纪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的诗意:“走到岸边——那里的波浪啊,将涌来亲吻你的双脚,神秘而忧郁的星辰,将在我们头上闪耀。”中段部分,我不喜欢柴科夫斯基无法挣脱地总要表现冲突,但开头结尾船在美丽的水的波纹中呢喃还是感人至深。那首诗中的场景其实是在夏夜,但在我的感觉中总不能接受星光下那种船的欢愉。因为我一直以为,星光下的湖水往往变成黏稠,变成神秘而不可测,不再有阳光下那种轻灵、调皮和单纯得清澈见底。最后,小船渐渐离去,波浪轻微的拍击声消失在远方。

    船歌是一种古老的音乐表现方式。源于生活,歌唱生活。在古典音乐里,船歌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十八世纪。船歌的根在意大利,在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据传,威尼斯有一种平底狭长的小船,叫做“贡多拉”劳作一天的船工们驾船回家,暮色粼粼之中,远远望见岸上俏丽的女郎们,或倚栏、或眺望,不仅让船工们产生一阵阵亢奋,无计可施之时,想出来用高亢的男声传情。这就是早期的船歌。到了十九世纪,船歌已经发展成为大众所非常喜欢的一个音乐体裁。加上知名作曲家们(如肖邦等)的不断升华和提炼,船歌终究登上了古典音乐的圣殿,成为浪漫抒情曲体的主流。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优游自在,通常为6/8拍子,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借此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和摇曳,来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但湖水已经让岁月挑剔成平庸的绿色抹布,即使是一艘只有两人单纯目光相遇的小船,也难觅那只有被风惊醒的涟漪。我的感觉中,船歌当然是一种以水为背景的恋歌——偌大的湖上、整个水天一色只有这样一只小船摇曳,阳光从背后透来、水波推拥着都成为和声。这恋歌的好处是能让你回避冲突,产生凝滞在绿意弥散的夏天的错觉,任小船穿过漫长的时空。

    相比人声,我以为钢琴更能诗意地表现在船上的意境,因为在船上,再伟大的歌词唱出来都是俗的,钢琴则最能表现那静中的温柔,在倾诉中自然就有了深沉。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有着巨大创造力的作曲家,他的音乐风格独树一帜。他的音乐旋律优美感人,有时催人潸然泪下,有时又令人热精洋溢,但他的作品中总带有一种孤独压抑感。在他的音乐中,处处充溢着深沉悠远、壮美动听的俄罗斯民歌的旋律。以前聆听过的他作品中,很多都是极其优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等等。

    瓦格纳说:“音乐所表现的东西是永恒的、无限的和理想的;它表现的不是某一个个人在某种状态下的激情、爱欲、郁闷,而是激情本身、爱欲本身和郁闷本身。”没有一种语言能象音乐一样震撼人心,我喜欢船歌的原因是因为它正如钟跃民所说那样,能在人的脑海中形成久久无法抹去的美丽意境构成的画面:熟悉的俄罗斯民歌声中,辽阔无垠的草原,绮丽的外高家索风光,波涛汹涌的伏尔加河,圆顶的东正教堂,幽静的湖泊,茂密的白桦林,秋风轻轻掠过,枝叶飒飒作响,小船静静地划动,桨声轻柔,水波荡漾,林中的夜莺在婉转歌唱,爱的荡漾中包容尽人生的悲欢起落,它荡开着波纹,淡淡地,只留下惆怅音乐好像渐渐远去,画面慢慢消失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多情剑客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乐文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多情剑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多情剑客并收藏多情剑客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