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随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45.com,最快更新东海红树文集最新章节!

      懒洋洋的午后,懒洋洋的心情,最适宜泡一杯淡茶,翻几本旧书,或邀三五知已在刚刚泛青的草地上聊几句陈芝麻烂谷子的心情往事。

    我却无奈地坐在教室里,做贼般偷偷地打着瞌睡,暗暗诅咒着这烂漫的青光,恼人的季节。

    五六月是考试的季节,校园里最忙碌的时节。传统的中考、会考,近年来兴起的各种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专业测试,逼迫着各种年龄、各样神态、各怀心情的人从四面八方匆匆汇集来赶考。

    自隋朝出现科举制后,读书、考试、及第便成为千百年来所有学子一层不变的生活模式与不懈追求。在那些缠绵动人旧戏曲中,结局大多是主人公历经磨难后终于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这便达到了所谓人生四大乐事的最高境界。相传苏小妹和秦观的婚事虽早已定下,但仪式却是按小妹的要求在秦观中进士后才得以举行,后面才有了苏小妹三难新郎的佳话——可见即便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女也不能免俗。

    “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闻”科考的中榜与否主宰着读书人的喜怒哀乐。一旦落第,美好的希望顿成泡影,心情的沮丧可想而知。一生困顿的孟郊曾两次应试不第,其落第诗云:“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同志下第云:“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一个伤心落泪的落第书生着实令人扼腕而叹;当他四十六岁第三次应试终于进士及第后,其欣喜之情在他的登科后中却也溢于言表:“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事隔一千二百年,诗人积聚几十年的情感一旦爆发时所产生的快感和惬意仍强地感染了读者,尤其是后两句,已成为描写好心情的专用词了。在信奉中庸之道的孔孟传人中,如孟郊这样直抒胸臆的不多,难怪苏东坡赞美孟郊“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孟郊确实是一位敢哭敢笑、敢于直露真情的诗人。

    对于落第者,朋友间会相互安慰,在一些慰下第者的诗篇中散发着淳朴淡雅的人情味,历久而弥新。颇具代表性的是王维的一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全诗对落第的綦毋潜反复劝慰,感情真挚,让他在心情得以缓解的同时仍然颂念“圣代”不非“吾道”也让天下所有落第的士子读了,多少得到些安慰。

    有意思的是,在考试打通关节、寻找后门这一点上,古人也早已开风气之先,甚至于还留下了一段佳话。唐时越州人朱庆余在应试前投谒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张籍(这自然是为了取进士便捷一点,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因此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作者以待见公婆的新娘自喻,惴惴不安地征求张大人的意见:我的诗文如何?能否为主考官看中考取进士呢?全诗构思精巧,含蓄而又通俗。张籍盛赞其诗,也回赠了一首诗,题曰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把朱庆余比为越州明艳的采菱女,也极为精妙,两诗可谓是珠联壁合。老大成名的朱庆余因此中宝历二年(826年)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疏通关系如此重要,无怪乎后人竞相把它发扬光大以至于发展成一专门的学科并运用自如,在这一点上今人已远超古人矣。

    科举制曾为封建王朝选拔了一批又一批忠于皇室的将相之才,历行千年而不衰,进而还影响到了中国周边国家,不可否认的是,它终究还是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多少不学无术的人通过舞弊做上了昏官,为害一时?多少满腹经纶之士怀才不遇,遗恨终身?已无从考证了。清末时在欧风美雨的侵蚀下,许多中国特色的东西都如风化的石头般土崩瓦解,科举制也在1905年寿终正寝,而考试这一形式却遗留了下来并有愈演愈烈之风。如今的中国人从小考到大,五花八门的考试令人目不暇接。上大学?考3加1;要跳槽?考上岗证;评职称?考外语还得加计算机。三岁的小孩要入托,六十岁的老翁做公务员,人人怕考试,人人要考试,全民皆考生,一考定终身。考试经济,考试综合症,围绕着考试还出现了不少新名词。有人精心准备了一年临了怯场没敢进考场,有人考完了受不了等待的漫长和压力自寻短见发榜时却高中榜首。

    突发异想,没有了考试,真的选不出人才了?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东海红树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乐文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东海红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海红树并收藏东海红树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