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45.com,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但上苍对赵家皇室还真是尚有一丝怜惜,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只是负责侍候刘氏起居的侍女李氏,居然给真宗皇帝产下了一位龙子(即后来的仁宗皇帝),这个侍女就是后来的李宸妃(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终于有了诞生契机)。

    李氏,杭州人,刚入宫时为刘氏贴身侍女,这女孩子平日里庄重寡言,后来被真宗皇帝看中,几次临幸之后便有了身孕,这对后嗣荒芜的真宗皇帝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事。史书记载,李氏怀孕后,有一次随真宗外出,不小心将头上戴的玉钗掉在地上,李氏很生自己的气,认为在皇帝面前失了礼仪,但真宗皇帝却在心里暗暗祷告:如果玉钗完好无缺,那李氏就会给自己生个男孩儿。真宗命左右取玉钗来看,果然完好无损,真宗心中大喜。

    李氏生下仁宗后进封才人,后又进位婉仪。

    李氏生下了儿子,此时的刘氏或许出于女人天性的慈爱,又或者刘氏始终把李氏看做是自己的私人财产,反正,刘氏抱走了当时还在襁褓中的宋仁宗,从此当成了她自己的儿子(在我要写的电视剧中,这一点有很精彩的故事)。

    李氏做母亲的权力被刘氏剥夺,如果说这件事身为皇帝和父亲的宋真宗不知道,那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宋真宗能够不念“母以子贵”的古训惯例,默认、接受刘氏的做法,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刘氏实在比李氏更具备培养帝国未来接班人的能力。据《宋史后妃传》载:“(刘)后性警悟,晓史书,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封事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闱事有问,辄引故事以对”。如此看来,刘氏实际上是真宗皇帝的贴身秘书,是他的臂膀左右手。而当时的宋真宗体弱多病,已经意识到自己这小身板儿不靠谱,说不定哪天就突然一命呜呼,等不到儿子长大成人了,万一自己哪天真被阎王爷叫走,大宋江山需要连屎尿都还分不清的儿子来接班,那么,相比于沉默寡言的李氏来说,睿智果断、遇事颇有主见的刘氏将更有能力辅佐儿子,撑起自己百年后宋家一片锦绣江山,何况刘氏待这孩子真的是犹如亲生,而刘皇后自己没有半点至亲家族,也不会出现什么后宫贵戚篡权谋国之虑。或许真宗皇帝就是出于这种考虑,于是,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也就是宋仁宗3岁时,真宗皇帝不顾众多大臣激烈反对,坚持把德妃刘氏册立为皇后,从而拉开了9年后刘氏登上大宋王朝政治舞台、掌握最高权力的帷幕。

    真宗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1023年3月23日),55岁的宋真宗撒手归天,死前留下遗诏:13岁的皇子赵祯(仁宗)继皇帝位,尊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大事。中国历史上一代杰出女政治家终于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大宋王朝10年之久的女后垂帘听政时代。多少年后,北宋一代名臣司马光对刘皇后有过相当公正的评价:“章献明肃皇太后,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历史的真实,足以洗去后世文人墨客抹在这位杰出女性身上的污泥浊水,然而“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却至少有两点也是属于史实:一是刘氏将仁宗据为己生,直到她去世之后,仁宗皇帝才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世,并险些因此引发一场宫廷大清洗;二是李氏这位“天子”亲生母亲生下仁宗后,一直默默无闻,嘿处于先帝嫔妃之中,直到临死前才被刘太后进封为宸妃。

    无可否认,真宗皇帝留下“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大事”的遗诏,实在是英明之极:继位的仁宗只有13岁,完全是个孩子,尽管此前这个少年不止一次有过在资善堂和大臣们讨论国家大事的经历,但谁也不能期望一个孩子能对复杂的国家大事做出什么英明决策,而少年仁宗登基后,宋帝国内外政局能够保持稳定,章献刘太后实属功不可没。

    垂帘听政的刘皇太后权威是显而易见的。但随着仁宗皇帝年龄增长,这位年青的皇帝对自己有名无实的“天子”地位不可能不心存芥蒂,这也是17岁的仁宗皇帝第一次单独殿试进士,心中对这些精英们自有一种强烈亲和感的根本原因。这些精英可是他一手选出来的“天子门生”。而后来的历史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天圣五年录取的这些天子门生,在此后大宋王朝不同历史时期,大部分人都担任过朝廷重要职务,而第一名王尧臣;第二名韩琦;还有赵概、包拯等人,先后都进入了中央政府中枢,这在北宋王朝历史上的确是罕见的。

    很难说清,当17岁的仁宗皇帝御笔亲点这些精英们名字时,心中是否想着该怎样安排这些人的未来,但当朝堂上第一甲进士唱名未终,太史官恰于此时奏报太阳下出现了五色云彩,这种上天巧合的天象变化,却不能不在仁宗皇帝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五色祥云意味着什么?那是帝国的祥瑞,不,是自己第一次单独钦点的这些精英们,带给他这个“天子”的祥瑞。

    将腐朽历史化为神奇,这个权力自古就掌握在后世文人墨客手里,天圣五年荣登甲科的精英们,尽管在此后北宋王朝各个历史时期曾官居显要,成为当时风云人物,但他们之中除一个包拯,这位被后世文人和老百姓寄托了太多感性色彩的“龙图大人”名传千古之外,其他人,包括韩琦,在中国漫长历史长河中,却都无法逃脱只能成为匆匆过客的命运,尽管历史赋予韩琦的50年仕途生涯曾经有过耀目的眩丽、峥嵘。

    天圣五年,韩琦、韩璩兄弟同登进士(韩璩后官至著作佐郎),高中一甲第二名的韩琦,被朝廷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

    天圣六年,踏入仕途的韩琦和妻子崔氏奉母亲胡氏赴山东上任,相州韩氏一门开始了走向仕途顶峰的历程。

    有关韩琦妻子崔氏,在手边现有史料中,无论是元脱脱编撰的《宋史韩琦传》;还是宋王偁的《东都事略韩琦传》;乃至韩琦侄女婿、担任过宋帝国门下侍郎的李清臣撰写的《韩忠献公琦行状》;及宋佚名正谊堂本《韩魏公家传》;宋王岩叟《韩魏公别录》;清扬希闵《韩忠献公年谱》,和跟随韩琦多年的幕僚强至所撰《韩魏公遗事》中,都没有韩琦何时成家的记载,惟据韩琦自己撰写的《录夫人崔氏事迹与崔殿丞请为行状》一文,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一下韩琦成家立室的年代。

    韩琦在这篇文字中推赞崔氏:“年二十一而归于韩氏,逮事琦所生秦国太夫人胡氏,能尽妇道,秦国寝疾,躬侍汤剂,夙夜不懈,及其亡也,号慕以奉几筵……”

    按韩琦生母胡氏,天圣六年随韩琦赴淄州任上,天圣八年胡氏亡故,而崔氏能“躬侍汤剂,夙夜不懈”,当可推测韩琦娶崔氏大约在他中进士及至赴山东上任之前这段时间(只是推测哦,要允许失误的),如果真是如此,那韩琦可真的是将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人生两大喜事,一时间集于了一身。之所以作敢如此推测,还援之于另外一个依据,那就是韩琦为岳父崔立撰写的墓志铭,及《侄太常寺祝直彦墓志铭》。

    韩琦侄子韩直彦的妻子,是韩琦妻兄崔勉的女儿,两家是亲上搭亲,而崔勉、韩琦,都是天圣五年的同科进士,当然不能排除崔勉这人在同年中优中选优、上演一出崔勉嫁妹的喜剧(只是推测哦,要允许失误的)。

    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当通判淄州的韩琦奉母亲胡氏赴山东上任的时候,日后注定和韩琦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代名臣范仲淹,也在这一年奉调进京,担任秘阁校理。

    两年后,公元1030年,宋仁宗天圣八年,尽管韩琦和妻子对母亲“晨昏侍膳羞、奉颜色、孝养无违”;胡氏旧疾复发后,韩琦又“日讨方书,治汤剂,躬自杵药,事必躬亲”,但耗尽了心血的胡氏还是没能在儿子、儿媳尽心侍奉下益寿延年。

    公元1030年5月9日,就在韩琦淄州任职届满,即将依例迁转时,胡氏于山东淄州病逝,享年63岁。韩琦依朝廷惯例,为母亲守孝3年,丁忧去职,投奔在濠州为官的三兄韩琚。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历史上一代文学大家、大宋帝国未来政坛上和韩琦志同道合的欧阳修进士及第,踏入了风云变幻的大宋帝国仕途。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本站推荐:总裁的替身前妻万相之王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凌天战尊飘渺之旅风流岁月之活色生香半城风月花颜策神武战王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月落昼锦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乐文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郭亚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郭亚平并收藏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