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45.com,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外抚四夷、内揆百官的首相吕夷简不反对刘太后遗诏,但老谋深算、颇富心机的吕夷简却很清楚,他这番举措一定会遭到朝中一些大臣非议,吕夷简当然不会让自己这番苦心孤旨永远受到朝臣们误解,不过吕夷简没有把自己内心这真实的担忧透露给任何同僚,唯独告诉了他十分器重的直集贤院韩琦。吕夷简知道,不需要见个人就解释,只需要告诉给一个明白的人就够了。

    多少年后,韩琦曾就这件事评价吕夷简:吕公固然常有悖常理去迎合皇上,但处事却自有他的一番深意,让人不得不佩服之极,从而很难反对他的主张。

    帝国京城的初春,随着刘太后的魂归极乐,一场政坛大变动终于要拉开帷幕了,而也正是吕夷简对韩琦的看重,或多或少,也就注定韩琦仕途生涯必须要随着吕夷简的沉浮而跌宕起伏。

    仁宗皇帝尽管已经认可吕夷简对刘太后遗诏的处理意见,但吕夷简这番苦心孤旨,事实上却没有被仁宗皇帝所真正理解,小皇帝只是苦于没有一个明确反对的由头。于是,当以御史中丞蔡齐为首的一批大臣,在仁宗面前对遗诏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时,吕首辅在仁宗皇帝心中的份量,便在这一刻无可避免地被减轻了。

    四月初一,蔡齐在朝堂上慷慨激昂,言辞悲愤地公开反对执行遗诏,蔡齐表示:皇帝现在已经24岁了,对国家大事也早已熟知,但却直到今天才开始亲理朝政,朝廷岂能走了一位太后又来一位太后,让后宫的女辈们相继垂帘?

    蔡齐等一批大臣的反对,无疑为心有不甘的宋仁宗垒了一个大大的台阶,仁宗皇帝立刻顺坡下驴,马上下旨删去遗诏中“皇帝与太后同裁处军国大事”这句最关键的话,只尊杨太妃为太后。

    时隔3天,四月初五,仁宗召见被刘太后贬斥达10年之久的前宰相李迪,并任命李迪为资政殿大学士、判都省。

    与此同时,帝国内宫一件隐匿了20年之久的惊天迷案——仁宗身世之迷,也在人们胆战心惊的忧虑中渐渐露出端倪(狸猫换太子案发了)。

    仁宗皇帝是在刘太后殡天不久,得知自己的亲生母亲原来不是刘太后,而是在1年前已经死去的李宸妃的。20多年了,鉴于刘太后手握生杀予夺大权,无论是帝国皇宫内侍,还是换了一茬又一茬的执政大臣们,没有一个人敢把这个惊天密秘告诉小皇帝。现在刘太后死了,这个隐瞒20年之久的密秘也终于到了该见天日的时候。

    仁宗皇帝到底是如何得知了生母是李宸妃,史书上一直有两种记载:一说是杨太妃告诉仁宗的,王銍《默记》中载:“章懿李太后生昭陵(仁宗),而终章献(刘太后)之世,不知章懿为母也。章懿卒,先殡奉先寺。昭陵以章献之崩,号泣过度,保庆(杨太后)皇太后劝帝曰:‘此非帝母,帝自有母宸妃李氏,已卒,在奉先寺殡之。’”

    但另一种说法,却是和八王爷元俨有关了。

    八王爷元俨,这位刘太后垂帘伊始就被厚赐官爵、享有配剑上殿殊遇的王爷,实际上并不象后世文学作品、戏剧舞台上描写的那样热衷于扶正祛邪,是正义的化身,相反,这位爷并不热衷于朝政,在刘太后垂帘的10年当中,他实际上一直是深居简出,不问朝政。就是刘太后去世后,京城有关“八王爷将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流言,也都纯属一些好事者无中生有的臆想之辞,和元俨没有任何关联。不过,现在刘太后既然已经死了,那做为皇室一脉的长辈,八王爷元俨或许觉得,自己实在是有责任把这个密秘告诉一直蒙在鼓里的小皇帝,让天子得尽人伦之孝,于是便以皇叔的身份告诉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

    如果八王爷元俨仅仅只对仁宗说这一句话,那么小皇帝知道真相后,就算心里再有气,那也无伤大雅,毕竟,大娘娘对他是有教诲之恩的,但我们今天实在不知道那位八王爷当时是怎么想的,他又好死不活在后面加了一句话:“李妃死于非命。”

    就是八王元俨这句话,险些酿成了大宋帝国一场弥天冤案。

    我们无需考证这两种说法究竟孰真孰假,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不管宋仁宗是从杨太妃那里还是八王爷那里得知自己身世真相,这个消息带给小皇帝的震撼都是巨大的。没有人能想象出,当仁宗皇帝听到生母是被刘太后迫害致死这个消息时,心中翻腾着怎样一种对大娘娘的愤怒和震惊,反正,悲伤不已、正痛悼刘太后亡灵的小皇帝一听生母梓棺保存在奉先寺,立刻扔下刘太后这边一摊子事儿,一面乘牛车(宋代皇宫专用车)赶往奉先寺,一面下令御林军立刻出动,包围刘美府第。

    然而,小皇帝的愤怒来的快,去的也快。当李宸妃停在奉先寺的梓棺被打开,仁宗亲眼看见这位20多年不曾相认的亲生母亲身穿太后服饰、水银浸棺、神态安祥、面色栩栩如生时,不由大是感叹人言可畏,人言亦不可轻信,亲生母亲死后享用的是太后殡仪,哪里跟“死于非命”沾得上半毛钱关系?

    仁宗或许是觉得自己误信了传言,对刘太后心中实在有愧,于是再回到刘太后灵前焚香:“自今日起,大娘娘平生分明矣。”并从此厚待刘氏一族。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大宋王朝内宫这场清算风暴之所以能够消弥于无形,归根结底还是要归功于首相吕夷简未雨绸缪,是吕夷简的先见之明,最终搀救了刘氏一族。

    当年李宸妃病逝时,其在后宫的身份只是“顺容”(后宫品级,两宋嫔御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连“妃”的品级都不到。按刘太后的意思是密不发丧,只按一般先帝嫔妃丧礼下葬就算了。但首相吕夷简立刻意识到,如果按照刘太后这样的安排,那将为大宋帝国埋下一场血腥隐患。李妃虽然没有太后名分,但却实实在在是太后的身份,是小皇帝亲生母亲,纸终归包不住火,小皇帝将来总会知道真象,刘太后活着或许屁事没有,但刘太后一旦死了,小皇帝登上龙位之后呢?岂会善罢甘休?

    吕夷简深谋远虑,但却不会当面忤逆刘太后懿旨,那是傻子才会干的事儿,于是在一次早朝后,吕夷简单独留下来,颇有心机地向太后探问:“听说宫中死了一位宫人?”当时小皇帝就坐在刘太后身边,吕夷简的话让刘太后大吃一惊,刘太后故做淡定,说宰相还管宫里的事么?一面拉起仁宗赶快退回后殿。

    刘太后打发走了小皇帝,再回前堂愤然斥问吕夷简:宰相为什么离间我母子?吕夷简却不慌不忙说:太后百年之后,不想保全刘氏一门了么?刘太后这才恍然大悟,于是下令以太后服饰装敛李妃。

    一场后宫惨变消于无形。

    四月十八日,在韩琦未来仕途生涯中注定要和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代人杰范仲淹,被仁宗皇帝从陈州通判任上召回京城开封。这是范仲淹第二次进京了,第一次是天圣6年,韩琦赴淄州上任,范仲淹进京任秘阁校理,后来范仲淹因上书反对仁宗冬至日率百官给刘太后贺寿,并请太后还政给仁宗,被放逐出京。现在宋仁宗召回被贬的范仲淹,连同前些时一系列对得罪过刘太后的人进行平反的举措,都预示着帝国中央内阁的人事大变动已经迫在眉睫。

    数千年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一代王朝、哪一位皇帝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在仁宗皇帝心目中,改组中央内阁最可倚重的人还是首相吕夷简,尽管,在杨太后是否垂帘一事上,吕夷简的态度多少让自己有些不快,但吕夷简毕竟对自己有着帮扶之恩,如果不是吕宰相,那今天坐在龙椅上的人是不是自己都还很难说啊。

    自从仁宗皇帝知道自己生母不是刘太后,而是李宸妃之后,这位年青皇帝每每于万籁俱静的长夜,便会想起刘太后常常对他说的一个梦,从而在惊出一身身冷汗之余,对首相吕夷简生出一种莫名的感激。宋仁宗直到现在才意识到,那个梦,其实是大娘娘有心重新选择帝国储君意图的真实表露。大娘娘曾不止一次对仁宗说过:她常常梦见先帝死去的大儿子托梦给她,说自己即将转生于八皇叔元俨府中。而那时,恰恰八皇叔的小儿子赵允初降生,大娘娘于是便将允初抱到了宫中抚养。现在想来,那其实是又一个当年的自己啊!是的,对大娘娘来说,自己和允初都不是她亲生骨肉,立谁为储君都一样,但有一点却不同,那就是:若立年幼的允初,大娘娘至少有十几年可以皇权独掌,不必担心大臣们要求她“还政”,谁能寄望一个屎尿不知的孩子处理什么军国大事?但自己就不同了,大娘娘垂帘5年,自己就18岁了,朝臣们肯定吵吵着让自己亲政,范仲淹等人不就有过一回吗?后来允初年龄渐渐长大了,还是吕夷简向大娘娘力争,大娘娘这才将允初送回荆王府,从这一点来说,吕夷简对自己实在有定策保驾之功。就是现在,自己初登大宝,满朝文武包括自己都还在大变中茫然无绪的时候,吕夷简就已经上书力陈“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赂”等八件要务,为自己亲政初始一团乱麻中理出了一条清晰思路,而吕宰相这些建议,无一不是自己让新朝政权焕然朝政的当务之急。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本站推荐:总裁的替身前妻万相之王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凌天战尊飘渺之旅风流岁月之活色生香半城风月花颜策神武战王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月落昼锦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乐文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郭亚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郭亚平并收藏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