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45.com,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李、吕二人同为宰相,但在朝事上,两人很多时候却意见相左。吕夷简行事专断,不将李迪放在眼里,李、吕二人面和心不和。但朴忠的李迪在权谋机变上,和吕夷简相比差十万八千里,哪里能是吕夷简的对手?李迪争不过吕夷简,忍无可忍,不得已只好向仁宗请求辞职。仁宗问李迪为什么要辞职,秉性梗直的李迪实话实说:“老疾无堪夷简慢欺”,完全一幅受气包形象。

    不能否认,如果没有吕夷简的再次入相,那么孤忠耿直的李迪,也许真能在宰相位上做出些成绩。但仁宗皇帝太倚重吕夷简了,或者说,权谋机变的吕夷简,其智谋和能力太让仁宗倚为左右手了,因而,一心想报效皇恩的李迪,面对仁宗对吕夷简的倚重、对自己无意中的冷落、以及吕夷简行事之专断,当然会感到强烈的失意,而这种失意引伸出的,理所当然是对吕夷简的不满。只可惜,论政治斗争手腕,十个李迪也不是吕夷简对手。比如李迪时不时会对朝政提出一些建议,而这些建议,就是让心思缜密、经验丰富的吕夷简看来也的确十分得体,哇塞!李迪这家伙还有这份本事?但精明至极、又颇识人的吕夷简立刻意识到,以李迪本人的才智,决不可能把问题想的这么周密,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他李迪身边一定另有能人。后来吕夷简得知,这个能人原来是李迪的儿子李柬之,看来,李柬之的才智远胜其父啊。吕夷简于是就对李迪说:公子柬之才可用也,应当给他提供发挥才智的机会。李迪逊谢说不敢当,但吕夷简却正色道:进用才能,这是夷简应当做的事情,这件事李公你不用管了。而吕夷简也说到做到,不久便奏请仁宗皇帝,授李柬之两浙提点刑狱之职。

    吕夷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动声色把李迪的智囊调离了京城,而李迪父子却不知这是吕夷简釜底抽薪之计,居然还暗暗欣喜。呵呵,汉刘备少了诸葛亮,又能成什么大事?如果此事当真属实,那李柬之的才智看来也不过如此。

    吕夷简一直在寻找打倒李迪的机会。现在,庞籍和范讽的争斗让吕夷简意识到,借范讽除去李迪的机会终于来了。朴忠的李迪在处理范、庞之争时犯了大忌,他实在不该袒护范讽,以李迪和范讽的关系,这不是结党营私,打击持不同政见者吗?吕夷简怎么能放过这么好的打击李迪的机会?吕夷简,把庞籍对范讽的弹劾告诉了宋仁宗。

    事实上,庞籍弹劾范讽的奏章一直被李迪给压着,不仅如此,李迪为了袒护范讽,还将庞籍予以贬官降职。但李迪忽略了庞籍此人的韧性。庞籍受了处分,反而对范讽死追不放,说他放纵性情、不拘礼法。而范讽也不示弱,连章反击,并请求和庞籍当面对质。

    事情闹到了仁宗皇帝那里,李迪就是再想袒护范讽,此时也不好多说什么了,而且让李迪深感不安的是,事情的发展似乎正对李迪越来越不利——仁宗为解决庞、范之争,在延和殿召见吕夷简和参知政事宋绶,商讨如何处理,居然没有召他李迪参与。

    吕夷简这边忙着给李迪挖了一个坑。而另一边,范讽也因为自己被罢免了代理三司使,咽不下这口气,上书仁宗,请求调离京城到外地任职。范讽这样做,实际上是想以退为进,向朝廷施加压力。但范讽却没想到,政治手段极为老练的吕夷简,竟然借此机会真的让他外放,出知兖州。

    范讽计谋不成,反被吕夷简顺手推舟,气的在仁宗面前直言不诲:陛下朝堂之上没有忠臣!一旦纲纪败坏,到那时候再召臣回来又有什么好处?然而,仁宗皇帝已受惑于庞籍对范讽的弹劾,对范讽的话自然听不进去。范讽无奈,只好离开京城到兖州上任。

    庞、范之争的结果,近乎于各打50大板,而李迪却为此丢掉了相位,幸而仁宗皇帝顾念这位老臣,没有因此让他离开京城。

    李迪的罢职,为大宋帝国另一位政治上对韩琦深具影响、同时也是韩琦最佩服的三位宰相其中之一的人上位腾出了道路。

    这个人就是王曾。

    李迪罢职不久,王曾就从枢密使一职调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进入中书。

    华夏自隋朝开始实行科举选拔官员制度,从唐以来,王曾可以说算得上是其中少数几个很牛x的人物之一了,王曾从乡试到会试再到殿试连中三元,都是第一。在韩琦心目中,王曾器德深厚,沉静少言,与吕夷简的处世老道、权谋机变相比,王曾完全是另外一种宰相风度。如果单单就事而论,尽管韩琦很理解吕夷简的为政处事之道,但相较之下,韩琦更佩服王曾的为人。王曾是那种士大夫忠正无私、刚毅质朴、君子心态的楷模。

    做为帝国一代宰相,如果说吕夷简是韩琦仕途上第一个给他以帮助,足以让韩琦感谢的人的话,那么王曾就是韩琦仕途上以做人的君子风范,让韩琦目以为旗帜的人。事实上,在此后韩琦日臻成熟的仕途生涯中不难看出,韩琦既有着吕夷简的机敏老练,更有着王曾朴直、刚毅、沉稳的宰执风范。

    关于王曾,多少年后,韩琦还由衷地感叹:“王沂公当宰相,没见他提拔过一个自己的门生,更别说是提到显要的位置了,范希文(范仲淹)曾找机会暗示沂公:‘明扬士类,是宰相职责,王公盛德中唯独缺少这一点’。沂公却淡然回答说:‘司谏(指仲淹)想过吗?当宰相的如果都让人觉得恩若己出,那怨将谁归?’希文恻然自失,背后感慨沂公‘真宰相也!’”

    范仲淹是最为刚正、最为嫉恶如仇的人,能够让范仲淹感佩的人,终其一生也没有几个,王曾算是其中之一。

    王曾对韩琦的影响,可谓是直至终生。

    宋仁宗景佑二年的春天,帝国朝堂上似乎还在酝酿着另一个变化,它最明显的迹象,就是当初因反对废郭皇后被贬出京城的范仲淹,又被仁宗皇帝从苏州召回,以礼部员外郎担任了天章阁待制。相比于当初的左司谏,天章阁待制是一个更能亲近皇帝的职务。5个月后,当初和范仲淹同时被外贬的御史中丞孔道辅,也被仁宗皇帝调回京城,当了龙图阁直学士。当时,曾经有人向仁宗献诗百篇,执政(宰相)请仁宗皇帝授予献诗人为龙图阁直学士,仁宗皇帝却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他诗虽然写得不少,但却不如孔道辅一言。

    真是天意从来高难问,很难说大宋帝国的这位天子当时是怎样想的,不过这从来都高难问的天意,事实上也只不过是缘于多情种子宋仁宗对郭皇后的一丝怀恋,由此及彼,想到了当时反对废后的这班谏官而已。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本站推荐:总裁的替身前妻万相之王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凌天战尊飘渺之旅风流岁月之活色生香半城风月花颜策神武战王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月落昼锦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乐文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郭亚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郭亚平并收藏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