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45.com,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朝廷祭祀大典一过,谏官姚仲孙、高若讷立刻上书弹劾阎文应:方命宿斋太庙,而文应叱医官,声闻行在;郭氏暴薨,中外莫不疑文应置毒者……

    刚刚回到京城,担任天章阁待制的范仲淹更是出尽风头,为弹劾阎文应,甚至做好了决死的准备,把家中大小事情一一向儿子交待清楚,声称此次如果拿不掉阎文应,他就绝食而死,完全一幅有阎文应,就没有他范仲淹的架势。

    面对朝官们强大的压力,仁宗皇帝终于不得不认真考虑再庇护这位内侍宦官的后果。无奈之下的宋仁宗只得下诏,将阎文应贬窜岭南,一朝权宦也由此死于流放途中。而范仲淹也总算在他沉浮一生的仕途斗争中没有受到挫折,取得了少有的一次胜利。

    历史,总是留给人们太多的不如愿。

    韩琦和范仲淹,这两位年龄相殊、声气相通,又同是北宋帝国最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同僚,似乎从韩琦踏入仕途、直到共同捍御西北边陲之前,两人还没有过同堂共事的机会。

    韩琦比范仲淹小20岁。天圣五年,20岁的韩琦中举踏入仕途时,40岁的范仲淹正率领通、楚、泰、海四州几万民工修筑捍海堤;天圣六年,韩琦通判淄州时,范仲淹受晏殊举荐入京为秘阁校理;明道元年十二月,韩琦进京直集贤院;范仲淹正因反对冬至日天子率百官向刘太后上寿,并请太后还政仁宗而贬职河中府。此后直到章献太后殡天,范仲淹再入京为右司谏,韩琦监左藏库。似乎这段时间,韩、范两人同在京城,该是相识相知的起始,但不久,范仲淹又因反对废郭皇后而出任外职。

    韩、范两人,相聚无多,但这却并不影响二人之间君子坦荡荡的相知相惜,甚至就连帝国首相吕夷简赏识韩琦、而范仲淹却将吕夷简视为奸侫这一点,都不曾在韩、范之间造成隔膜。

    就在韩琦调任三司度支判官,范仲淹取得了弹劾阎文应胜利的时候,帝国西北边陲,割据夏州的元昊正率领千军万马,在凛凛大漠朔风中和亲宋的吐蕃大首领嘉勒斯赉喋血苦战,以期为他日后建立西夏帝国、将势不可免的对宋战争中解除后顾之忧。

    历史,在这里又一次给宋王朝维护帝国版图统一提供了机会:嘉勒斯赉在对元昊的战争中取得了暂时胜利,得意洋洋的嘉勒斯赉派使臣到京城开封献捷。如果宋仁宗是个英明君主,具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远见卓识,他就应当能够看到,西夏元昊这场对吐蕃的战争其根本目的,是意在夺取对宋王朝和西夏都极具战略意义的河西走廊。大宋王朝完全可以借此机会联合吐蕃,在元昊羽翼未丰之时予以沉重打击,即使不能将银、夏四州置于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之下,至少也足可维持帝国版图的现状。

    然而,无能的宋仁宗并没有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反而在嘉勒斯赉取得军事上暂时优势时,摆出一幅公正仁慈、代天行道的嘴脸,以两位首领都是宋国藩臣,宋国既然没办法调解两藩间仇恨,同样也不应为某一家胜利而加赏的狗屁理由,对嘉勒斯赉的苦战不予支持,甚至,连原来准备道义上的声援——授予嘉勒斯赉节度使职位的拟议也取消了。

    宋仁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心怀立国大志的元昊契而不舍,历经200多天浴血苦战,终于打败了嘉勒斯赉,彻底完成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大宋帝国日后一场旷日持久、一败再败的战争终于就此注定。但这时候,无论是担任帝国三司度支判官的韩琦,还是任天章阁待制的范仲淹都没有意识到,帝国这场未来的战争,会和他们两人产生不可分割的关系。

    宋仁宗景祐三年,对大宋帝国来说,似乎从一开始就预示着将是一个不平静的年头,先是仁宗皇帝重新将已废的皇后郭氏追册为皇后,葬礼一如皇后规格;紧接着,御史中丞杜衍奉旨主持淘汰三司冗吏,闹出了一场大乱子。

    宋帝国这次淘汰冗吏举措,现在已经是拉开的弓、放出去的箭,再也没有了回头之势。于是,三司各部门一干自知不免要被淘汰的官员们索性把水搅浑,到处散布谣言,说杜衍黑了心上奏朝廷,要将三司所有吏员一个不剩全部废黜。

    从古到今,似乎这种空穴来风的无根言传最容易让人相信。有心人谣言惑众,于是三司近百名吏员听到这个消息后群情汹汹,竟一齐跑到首相吕夷简府上,要求申诉。

    很难说清,吕夷简这位帝国极富头脑的内阁首相,面对这件突如其来、出乎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突发事件,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全方位考虑,反正,任凭一干三司吏员群情激愤,吕夷简竟然下令紧闭相府大门,就是不肯接见。悲愤不已的吏员们万般无奈,又跑到宰相王曾府上。这一次,吏员们总算没有白跑,王曾对一干人好言安慰,让他们各自写状,陈述理由。

    事情到此,本来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但一班吏员却仍是愤懑难消,竟然又相率跑到杜衍家围攻杜府,往院子里投砖丢瓦,恶言诟骂,闹的一个不亦乐乎。奉旨行事的杜衍当然咽不下这口恶气,第二天便一纸诉状告到了仁宗皇帝面前。宋仁宗龙颜大怒,立命将一干闹事之人抓捕,下有司追究,并查出领头闹事的首恶者二十余人,按律行事,该仗脊的仗脊,该发配的发配,至于其他相从之人,权且从轻发落,一律停职。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想到回京不久的范仲淹也来添乱,竟然在这时候向仁宗皇帝上了一幅“百官图”,矛头直指帝国首相吕夷简,从而拉开了北宋王朝“党争”的帷幕。

    自范仲淹调任京官之后,在帝国朝堂上,范仲淹、吕夷简两人似乎相互间总是难以理解对方立身处世的思维,总也尿不到一只壶里,范仲淹对吕夷简个人的品性,有着一种直接而固执的反感,尤其吕夷简做为帝国首相,在其用人之道上的许多做法,都让范仲淹深恶痛绝。

    然而凭心而论,吕夷简为国家选拔官员,也决非如范仲淹所指责的那样毫无原则,任人唯亲,在韩琦看来,吕夷简看中的人也都是一时俊杰,只不过吕夷简在选贤任能的同时,多少有点借此假公济私,借机笼络人心而已。也恰恰就是吕夷简这种想让被任用者认为这都是自己提拔的作法,让高风亮节、刚正无私的范仲淹深为痛恨。在范仲淹看来,为国选贤是宰相的职责,岂能借机把这当成是私人恩惠的道理?要说私恩,那也该是皇帝给予的,所谓皇恩浩荡,宰相岂能恩归于己?

    无法否认,范仲淹这个认知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却有些过于沦入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化,甚至是有些幼稚,范仲淹忽略了华夏几千年历史,从来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事实,这是华夏民族固有的人文传统,是任何人都无力改变的。政治舞台上的确可以有另类的主张,但必须用一个声音唱一首歌,不能跑调。

    做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尽管在宋王朝其拥有的权力已经被大大削弱,但宰相毕竟为百官之首,是代表皇帝推行国政的最高长官,他当然需要一批言听计从的下级官员来忠实贯彻自己的意图,从这个意义上说,范仲淹和比他小20岁的韩琦相比,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而只能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文人,这也同时决定了范仲淹在他几十年仕途上,注定会一次又一次遇到坎坷。

    事实上,自景祐二年三月,当情种宋仁宗因为念郭皇后旧情,或者还有别的什么原因,把范仲淹重新召回京城,并任为天章阁待制,并在5个月后又召回孔道辅之后,帝国首相吕夷简就知道,自己的执政生涯从此又将进入多事之秋。果不其然,范仲淹甫归京师,就在弹劾阎文应一事上,以决死之心出尽了风头。

    对于总是处处挑刺儿、多嘴多舌的范仲淹,首相吕夷简并非没有想过如何才能让他闭嘴的办法。吕夷简曾委托人私下找到范仲淹递话:待制之臣,非口舌之任。言外之意是说,你的职务是天章阁待制,只要陪着皇帝念念书、作作词就行了,至于对朝廷的事儿说三道四,这不是你的工作。但范仲淹却不尿吕夷简,真锋相对回答说,议论国家政事,恰恰是待臣应尽的职责。

    范仲淹的倔犟、或者说死心眼儿,让吕夷简意识到,他跟这个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人好说好商量是不行了。于是,政治手腕老练的吕夷简在行政安排上,采取了一个冠冕堂皇、让任何人都无法说三道四的措施——就在韩琦从开封府推官调任三司度支判官这个月,调范仲淹以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呵呵,你丫的不是不肯闭嘴吗?那我不让你在皇帝身边,你到外面说去吧。

    范仲淹去知开封府,韩琦调任三司。

    韩、范二人这次的擦肩而过,很难让人不去怀疑这是吕夷简的刻意安排。或许,吕夷简不希望给自己颇为欣赏的韩琦,提供可能让他受范仲淹影响的机会(当然,随着韩琦后来职务高升,吕夷简的想法也在改变,希望韩琦反过来能影响范仲淹),在吕夷简心目中,沉稳大气的韩琦,是大宋帝国未来的栋梁之材,你丫的刺儿头范仲淹可别把韩琦给我带坏了。

    吕夷简,不想让政治上幼稚、迂腐、固执、倔犟的范仲淹对韩琦有什么影响。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本站推荐:总裁的替身前妻万相之王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凌天战尊飘渺之旅风流岁月之活色生香半城风月花颜策神武战王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月落昼锦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乐文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郭亚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郭亚平并收藏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