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月落昼锦堂 >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六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45.com,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公元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

    随着宋、夏两国议和进入谈判阶段,西北局势逐渐趋于稳定。虽然议和还没有结果,但帝国的仁宗皇帝却终于可以腾出心来,对吕夷简之后的中央内阁人事安排,及帝国未来的发展做一个系统的考虑。

    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代王朝的皇帝,象大宋王朝仁宗皇帝这样,在国力并不十分空虚、朝廷也人才济济、精英倍出的情况下,用四年时间,打了一场实际上是以失败告终的战争。

    宋仁宗不能不承认,自太祖皇帝建立大宋王朝至今,帝国气势已是江河日下,繁华表象的背后,掩盖着的是日朽一日的悲哀现实。没有人能知道,当宋仁宗不得不硬着头皮,一次又一次吞下帝**队战败的苦果,并最终不得不变相和西夏妥协的时候,这位承业的皇帝,是不是一次又一次被帝国的没落惊出了一身又一身的冷汗?

    帝国的不幸,似乎真的是从灾异屡现的时候开始的:

    先是西夏反叛,帝国耗费大量钱财,一再更换前线将帅,王师还是屡次战败。

    紧接着,西北军情未解,辽国又借机威胁。

    现在,西夏和契丹好不容易有了安稳迹象,而国内京东、京西又盗贼蜂起,沂州王伦率叛兵造反,竟然在所过州县一路连骑扬旗,如入无人之境。

    与此同时,更严峻的,是帝国财政陷入了几近枯竭的窘境。

    可是,造成这种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难道真象孙沔所说那样,是自己用错了老宰相吕夷简?是吕夷简压制了不同声音?是吕夷简执政不当才造成今天的情况?

    不!是大宋帝国如今已经犹如一个老人,走过80年岁月后,身体的各个方面都老化了、有病了,需要一剂猛药来治理了,与他吕夷简又有何干?

    仁宗皇帝心里非常清楚:吕夷简,决不是如孙沔说的那样是大奸大恶之人,反而是一个忠心可鉴、能为自己分忧解难的一代贤相!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病榻上向自己举荐韩琦、范仲淹等一批很合他这个皇帝心愿的人选,尤其是范仲淹,跟吕夷简还是政敌,吕夷简能推荐他,这是多么宽广的心怀!?

    仁宗皇帝现在对吕夷简充满了同情:吕夷简重病缠身,已是日暮西山,再也无力反击任何对他的攻击,已是一个可怜的弱者。而孙沔呈口舌之利,见自己没有怪罪他的意思,居然对吕夷简穷追不舍,大有痛打落水狗之势。丫的孙沔,你指吕夷简奸邪,那还不如说朕这个皇帝昏庸无能,有眼无珠用错了辅臣!朕不跟你计效,你还得寸进尺了?如此埋汰吕夷简,实在是不顾朕这个天子的尊严!但宋仁宗尽管心中恼火,却也不能不承认,孙沔之辈也并非奸邪,此言也是一片爱国之心。

    然而,尽管宋仁宗承认孙沔辈一片忠心;

    尽管吕夷简也向他推荐了韩、范等人;

    尽管宋仁宗自己也有使用锐意进取新人、力争能为帝国朝政带来一番崭新景象的想法;但他还是觉得,必须让这些吵吵闹闹的家伙们明白:中央内阁用谁不用谁,还得是他这个天子说了算!

    于是,就在这种近乎和大臣们呕气、争胜心情左右下,宋仁宗一面固执地破例给老宰相吕夷简朝会时可骑马到延和殿入见、并赐座殿上的殊荣;一面派人到陕西前线诏谕韩琦、范仲淹,让他们推荐可代替自己守边的大臣,以便随时准备进京辅政。

    宋仁宗庆历三年三月,仁宗皇帝对中央内阁进行第一次改组。不知宋仁宗是出于帝王心术?还是有意将众大臣玩弄于股掌之上,以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力?抑或是有别的什么考虑?反正,这次内阁改组,宋仁宗并没有把韩琦、范仲淹二人安排在中央政府之内,而是以原枢密使晏殊为平章事兼枢密使,以时任判蔡州的夏竦为户部尚书、充枢密使,另以权御史中丞贾昌朝为参知政事,以右正言、知制诰富弼为枢密副使。

    至于老宰相吕夷简,虽然在这次改组中免去了相位,但仍以守司徒的身份,掌有军国大事与中书、枢密院同议的权力。

    与此同时,宋仁宗对负责言事的谏院和御史台人员也进行了调整:

    集贤校理欧阳修为太常丞、知谏院。

    集贤校理余靖为右正言。

    王拱辰担任御史中丞。

    但从宋仁宗对负有规谏职责及监察职责的谏院、御史台人员的任命上来看,帝国仁宗皇帝摆出的是一幅革故鼎新的架势。

    帝国中央改组,身患重病的吕夷简免去宰职,虽然仁宗皇帝对他还颇为眷顾,但已经是顾问的身份了,到也能被人接受。

    可是,这回宋仁宗把判蔡州夏竦给塞进内阁,却实在出乎了人们的意料。夏竦,本来在朝中那些自命清高的大臣心目中就是邪恶之辈,如今去了个吕夷简,却来了个夏竦,这不是才去一只狼又来一只狈吗?一时间,朝臣们群议汹汹。据说,时任国子监直讲、和韩琦、范仲淹等人私交颇厚的石介,在得知夏竦将进中央的消息后,心急如焚,连夜骑马奔走于台谏官们之家,四处鼓动大家坚决反对夏竦进中央,石介所骑之马为此竟一夕累毙。

    很可能是石介的大力鼓动起到了作用。于是,当仁宗皇帝调夏竦任枢密使的诏书下达后,立刻便引来台谏官们的交章反对,其中绝大多数人的理由是:夏竦在陕西畏怯不肯尽力,每讨论边事,只是将大家的意见汇总而已,自己没有一点主见,直到朝廷派庞籍去督促,夏竦这才上了一道边论十策,而夏竦出外巡边,中军行营里随时还带着侍婢,为此几乎都酿成兵变。而且元昊曾在塞外到处张榜悬赏:有得夏竦之首者,赏钱三千。夏竦做为帝国前线的军事主帅,被西夏人如此轻视、侮辱,如今却让他入主中央,那边臣因此将会解体,国家也太没有面子了。

    更有人把夏竦进京的帐又算到吕夷简头上:夏竦此人奸诈,心性邪恶,原本与吕夷简不和,吕夷简害怕夏竦的阴险,不肯引荐他入中央,现在吕夷简退而推荐夏竦,是为了消除他和夏竦之间的宿怨。陛下准备勤于政事,而却首用怀诈不忠之臣,这怎么能使国家有发展?也有人说夏竦交结内侍,朋比为奸等等。

    夏竦在陕西无所建树,这一点宋仁宗很清楚。

    夏竦屡次请解兵权,宋仁宗更是心知肚明。

    但夏竦进中央,居然会遭到这么多朝臣如此强烈的反对,却让仁宗皇帝大感意外。

    或许是朝臣们的交章反对,让宋仁宗觉得他天子的权威又一次受到挑战,从而更增加了仁宗呕气的决心,因此,尽管朝廷里反对之声一片,宋仁宗依然不为所动,拒不更改诏命。

    而此时,早已想回中央的夏竦在接到调任诏书后,已经倍道兼程,赶到了京城附近。一时间朝廷舆论为之哗然,纷纷上书请求仁宗皇帝不要让夏竦进京入见。

    新任右正言余靖上书:夏竦屡次称病请解职,今天陛下一说召用,夏竦即兼程而至,如果陛下不早下拒绝夏竦的决心,夏竦必会求陛下接见,到那时,夏竦叙恩感泣,陛下左右那些和夏竦交通的人再为他说好话,陛下很可能会被这些人愚惑。

    御史中丞王拱辰更是当面劝谏仁宗皇帝,极言夏竦不可留置中央的种种理由。仁宗皇帝大为不耐烦,起身离座,丫的都瞎**什么,朕才是皇帝好不好?可是没想到王拱辰居然上前,一把牵住仁宗皇帝衣袖,坚持把话说完。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或许是仁宗皇帝觉得,即使他顶着众人反对硬把夏竦召入两府,但一个不被大家认同的枢密使也难以开展工作。于是,宋仁宗在朝臣们被气的七晕八素之后,终于下诏,收回了对夏竦的任命,并将大臣们反对他的谏章一古脑封给夏竦,改授其为吏部尚书、知亳州,夏老师啊,不是学生我不想用你,而是大家都反对你啊,你可别怨学生不念师生情份。

    新任台谏官们取得了就职后的第一场胜利。

    然而此时谁也没有料到,正是夏竦此次含恨离去,为日后帝国精英们实施庆历新政,埋下了一个致命的隐患。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本站推荐:总裁的替身前妻万相之王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凌天战尊飘渺之旅风流岁月之活色生香半城风月花颜策神武战王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月落昼锦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乐文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郭亚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郭亚平并收藏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