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月落昼锦堂 >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七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45.com,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很难说仁宗皇帝不接受韩琦辞职是出于什么样一种考虑。

    是韩琦没有受到太多人的指责?

    还是宋仁宗对韩琦有深刻了解,从他《乞别白朋党奏》中印证了韩琦没有深陷朋党之中?

    或者,是此时宋仁宗还没有考虑好怎么安置几位新政大员?

    要么就是仁宗皇帝不想让人看到他对新政大员多么无情?

    反正,韩琦想远离朝廷是非的希望这一次并没能实现。

    对仁宗皇帝不批准自己辞职的“隆恩”,韩琦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莫名的感谢,又有无奈的遗憾,还有说不出的傍徨、忧虑。从韩琦《迁葬求郡谢赐批答不允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韩琦这种心情的流露:

    伏蒙圣慈以臣上表陈乞知相州,或近乡里一郡,躬亲营护坟域,特降诏旨不允,许臣襄宅有期,即当暂往者。请郡以奉先茔,虽违素愿;赐告以护亲葬,亦示优恩,粗安人子之诚,特出圣宸之惠,中谢。伏念臣向繇睿选,擢贰枢庭,方图报以尽勤,敢求安而自逸?盖以早从稚岁,二亲则亡,暨窃荣阶,诸兄继谢,比缘西事,久在兵间,顾封树之未谐,每肺肝之如割……臣尝私自省度……处近位而求便假,必物议之有云,与其贪宠以抑情,孰若避贤而申志?是以辄由衷而露奏,冀解职以为藩。岂谓伏蒙尊号皇帝陛下念进退之非轻,欲公私之克济,曲颁纶诏,亲谕玉音,俾襄事之如期,即驰驺而暂往,感深存殁,荣耀缙绅,敢不砥节愈坚,挺身思奋!他人之惮行者,臣不惮,他人之难言者,臣必言,倘犬马之未先,誓靡捐而无避。

    韩琦在谢表中流露出了想辞去枢密副使,离开京城,并表达了自己为报仁宗知遇之恩,将行别人不敢行之事,方别人不敢言之言,为国尽忠尽职、不避嫌疑的意思。

    宋仁宗庆历五年正月,就在帝国政坛一片风雨飘摇之时,韩琦离开京城开封,暂假回乡得护亲葬。

    这也是韩琦自天圣五年踏入仕途后,第一次返回自己的故乡相州:“早从稚岁,二亲则亡,暨窃荣阶,诸兄继谢,比缘西事,久在兵间。”

    自天圣五年踏入仕途,除了母亲亡故有过三年丁忧之外,十七年来,一代名臣韩琦为大宋帝国披肝沥胆,尽忠王事,未曾有片刻闲暇去顾及先人和诸兄子侄的亡灵。“顾封树之未谐,每肺肝之如割”。一直到了今天,韩琦才得以亲祀祖茔,完成这桩为人之子的心愿。

    在这次迁葬时,韩琦亲自撰写了母亲《太夫人胡氏墓志铭》;《长兄德清尉墓志铭》;《二兄监簿以下墓志铭》;《三兄司封行状》;《五兄著作墓志铭》;《侄太常寺太祝直彦墓志铭》;《新妇贾氏墓志铭》,聊以慰籍诸亡灵。

    宋仁宗庆历五年二月二十三日,韩琦亲奉父亲韩国华、仁寿郡太夫人罗氏、生母太宁夫人胡氏,归厝于相州安阳县新安村,韩琦诸兄侄子等皆从葬,入土为安,韩琦并作《志石盖记》,详细记述了韩氏各人安葬的位置:

    琦始谋奉考妣归葬相州,不敢远祖茔而忘故里也。得释保聪,善地理学,遣侄公彦同往视焉,不旬日,得地于安阳县新安村之水冶为吉。乃作东西二茔,茔各三穴。西茔之壬,安皇考太师、皇妣仁寿郡太夫人、所生太宁郡太夫人;庚,安太师长子德清尉,子从葬;丙,安太师第三子司封、夫人寿春县君李氏,长女未笄而亡,从葬焉;东茔之庚,安太师第二子监簿、第四子孟州司法,司封之长子、监簿景融从葬焉;壬,安太师第五子著作;丙,安德清长子、太常寺太祝公彦妻贾氏。以庆历五年二月二十二日掩圹,诸茔各有铭志。今但述安神之次叙,刻于太师志石之盖,以永终古。

    子枢密副使、光禄大夫、右谏议大夫、上柱国琦谨记

    在这次迁葬中,惟一让韩琦遗憾的是,韩氏曾祖的墓茔虽然在韩氏家集中有记载,但直到此时,具体的位置还是没有找到。

    韩琦在相州完成了安葬父母兄弟亡灵的夙愿,但是他却不知道,他此时已经远离的京城开封,正在进入暴风雨来临的前夜。

    新政大员中,最先想要激流勇退的不是韩琦,而是此刻避祸陕西的参知政事范仲淹。

    自从范仲淹离开京城,仁宗皇帝接二连三的举措,无一不让决心励精图治的范仲淹寒心。应当说,从范仲淹和老宰相吕夷简见过面之后,范仲淹可能就已萌生了退意,接着,朝廷中又发生了他推荐的一批馆阁清流被贬出京城之事,这就更让范仲淹坚定了离开中央、离开京城的决心。

    庆历四年十一月,范仲淹向仁宗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请求准许他辞去参知政事职务,专心一意知邠州。

    按仁宗皇帝当时的意思,范仲淹既然上书请辞,那就顺坡下驴,接受他的辞职就行了。然而,自新政实施以来,一直蛰伏的首相章得象,可能是觉得他出山的时机已到,终于开始出手了。

    章得象,不愧老谋深算的政客,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阴险至极。章得象对仁宗皇帝说:范仲淹在士大夫中素有虚名,一请罢职陛下就予以批准,恐怕天下人都会说陛下轻黜贤臣,不如先赐诏不允,如果范仲淹见了陛下不允辞职的诏书后上表谢恩,那么足证范仲淹这是在要胁君王,那时再罢他的职也不晚。

    宋仁宗接受了章得象的建议,于是下诏给范仲淹,不允许他辞掉参政之职。

    范仲淹秉性梗直,自己从无害人之意,自然也就不会想到别人会有害己之心,否则他也不会在仕途上屡遭坎坷、数次被贬了。

    范仲淹坦荡君子,他辞职本就不是故做矫情,更不会想到堂堂一个仁宗皇帝和堂堂一个帝国首相,会联合起来给他设置这样一个简单的阴谋。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或许是范仲淹对新政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眼见仁宗皇帝赐诏不允许他辞职,范仲淹心中那种天子还要继续实施新政的想法便占了上风,范仲淹果然便向仁宗皇帝上了一道谢表,这让仁宗皇帝坚信了章得象的判断,认为范仲淹辞职,果然是在要胁天子,从而为范仲淹的最终罢职奠定了基础。

    而此时的范仲淹还没有意识到,帝国首相章得象正张开了一张比御史中丞王拱辰更大的网,几乎是要在一夕之间,将他和富弼、杜衍给一网打尽。

    就在范仲淹上表,感谢仁宗皇帝不允许他辞职的时候,宣抚河北的富弼完成使命回京,即将到达京城。章得象担心富弼回京,一定会在仁宗皇帝面前替范仲淹说好话,而软耳朵的宋仁宗很可能会因此改变对范仲淹看法,因此,章得象立刻指使右正言钱明逸上书弹劾富弼,于是,又一份极尽构陷之词的奏章,就在富弼行将入京时,不失时机地递到了仁宗皇帝的御案前。

    钱明逸在奏章中指责富弼实施新政时,把朝廷秩序搞的乱七八糟,所推荐的人都是朋党关系,对归附自己的人竭力扶之上位,不归附的人则全力排斥,满朝文武都害怕富弼,和范仲淹是一模一样;又说江范仲淹去年受命宣抚陕西、河东,听说朝廷下诏戒励朋党后,心里害怕自己暴露,谎称有病就医,结果朝廷对他并没有什么安排,于是请求辞去参知政事,单知邠州,以退为进要胁朝廷,想以此巩固自己地位、阻止人言,其欺诈的意图十分明显,请早日罢免他们的职务。

    离地三尺有神明!

    并非是钱氏的满纸谎言欺骗了宋仁宗,而是钱氏这通谎言恰恰迎合了宋仁宗所思所想,于是,庆历新政两位首要大员的悲剧就此注定。

    宋仁宗于接到钱氏奏章的同日下诏:

    范仲淹罢参知政事,知邠州,兼陕西四路沿边安抚使;

    富弼罢枢密副使,为京西路安抚使,知郓州。

    也就是在这天夜里,帝国已经上锁的学士院内,一盏鬼火般的油灯下,学士承旨丁度奉仁宗皇帝诏命,连夜起草了罢免杜衍的制书,而杜衍,对此却还一无所知。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本站推荐:总裁的替身前妻万相之王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凌天战尊飘渺之旅风流岁月之活色生香半城风月花颜策神武战王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月落昼锦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乐文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郭亚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郭亚平并收藏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