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历史的烟花 > 第三十三章 均势论(一)

第三十三章 均势论(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45.com,最快更新历史的烟花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大国受到削弱,小国纷纷崛起,普鲁士加入了列强行列。在欧洲大陆,和约保证了大国之间的实力均势,在海上,英国获得了主导权。

    《乌德勒支和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将“势力均衡”这一概念正式写入条约。“势力均衡”的思想源于古典欧洲政治。在马基雅维利时代,它只是一个被用来描述维持城邦之间和平局面的政治术语。在欧洲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之后,尤其是在长期的战争较量中一方或几方很难完全将另一方置于死地的多次政治实践后,“均势”概念开始被欧洲政治家,外交家所普遍注意。以法律条文形式将保持欧洲“均势”写进国际条约,《乌德勒支和约》是第一次实践。从这一意义上说,它进一步发展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

    今天,我们说一下均势论。

    首先,什么是均势?

    英尼斯·克劳德把均势理解为状态、政策和体系三个概念。状态指实力均等还是不均等的状况。政策指对状态做出的反应。体系指权力分配的机制,工具和规则。

    汉斯·摩根索认为均势有四种意义:1针对一定事态的一种政策。2一种实际存在的状态。3大体均等的实力分配。4泛指任何实力分配。

    不管均势概念的界定有多大歧义,在国际关系领域大致有以下四种被认同。

    1均势是表示一种力量的均衡。运用于国际关系,表示为国家之间权势的一种大体上的均衡。

    2均势是国际斗争中的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

    3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

    4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均势是维持国家之间权力平衡的一种对外政策,旨在防止一国控制并危害别国的安全。

    埃弗里·戈登斯坦提出了均势的三个范式。

    第一,在无政府秩序的政治形态下,意识形态和其他政治动机很容易从属于谋求生存的战略需要。如果一国坚持谋求以意识形态所限定的目标,在国际社会中会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当一国抛弃意识形态的限制,则会左右逢源。

    第二,在无政府秩序中,必须把他国当做威胁自身生存的对手,然而一国在国际社会中不能谋取绝对利益,只有与别人合作取得相对利益,这对政策的制定尤为重要。

    第三,在无政府秩序中,当联盟内各成员国之间共同利益实现时,联盟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会减弱,因为共同的任务完成后,各成员国在利益分配中往往会不择手段的得到自己认为是公平的那一份利益。在自助体系中,由于各国试图维护自身安全的“必要”利益,“公平”的一份利益内容就被相对扩大,于是,合作伙伴转变为竞争对手,最终联盟破裂。接着便是寻求新的伙伴,结成新的联盟获得力量平衡。在均势政治占优势的情况下,战败国不能被彻底消灭,应该把它当做潜在的合作伙伴。这是均势政治的最重要策略之一。

    与此同时,戈登斯坦还认为,均势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无政府结构。最少两个行为体。各行为体的目标应是维护自身的生存安全。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这里的几个概念要理解一下。

    首先什么是无政府秩序?也可以称为无政府状态。

    无政府状态是国际政治的主要特征,没有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超国家权威,国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独立和生存。

    现实主义学派认为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权力的互动,国际关系行为体所构成的秩序是“无政府状态”。摩根索所创立的现实主义学说的前提,就是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特性。他认为,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构成的,而主权国家在各自领土范围内都是至高无上的法律机构。在国际社会,不存在一个制定法律和强制实施法律的中央权力机构。

    其次便是什么是绝对利益?什么是相对利益?

    简单来说,绝对利益是指国家是否获利,只要获得利益便可以这么决策,这是新自由主义看重的。而相对利益则指国家是否与它国相比获利较多,虽然都获利,但要比其他国家得到的利益大才可这么决策,这是新现实主义强调的。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以后会聊到。

    其三,什么是自助体系国际关系中没有政治权威存在的事实决定了各国只能依赖自身的力量维护安全,因此国际体系是一个自助体系,国际关系中的行为者都是利己的、自私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会均势理论的历史轨迹。其中会涉及到一些以后的内容。

    1从纵向分析来看,均势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在底比斯和雅典的争霸时代,大量史料证明均势是其主要手段。但是罗马帝国建立之后,没有任何国家可与之匹敌,在这种情况下,主张实力相互制衡的均势论逐渐衰落。

    2到了中世纪,欧洲四分五裂,争霸斗争愈演愈烈,均势论才从消沉中恢复过来。

    3经过三十年战争,最终缔结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使得大国领土调整到与当时大国实力大致相等的程度,出现了一个均势局面。17世纪下半叶,法、荷、英三强争雄,进一步发展了欧洲均势。1713年,《乌德勒支和约》第一次将均势原则载入正式条约文件。

    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平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这一时期被称为均势发展的黄金时代。英国凭借海上优势,时而联俄反法,时而结好德奥,对抗法俄,阻止任何大国独霸欧洲,竭力置身于均势的枢纽中心,执欧洲战略地位之牛耳。但拿破仑打破了均势状态欧洲各国遂组成七次反法联盟,重回均势。

    4从1815年维也纳体系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的均势持续了一个世纪,历史上进入了第二个均势的黄金时期。英、法、普鲁士、奥匈帝国以及俄罗斯五大国共同支撑着欧洲大厦。在这一时期,圣战、民族解放、争取人民主权的战争都可能打破现状,推翻欧洲的封建堡垒,重新划定疆界。为维持均势,列强一致限制激烈的争斗,获得共同利益。但到了19世纪79年代,工业革命导致了力量对比失衡,维也纳体系破裂。民族主义高涨,超衡军事力量的出现使欧洲利益分化,打破了均势状态。

    5二战后,世界被意识形态划分了两个阵营,两极格局建立。实际上,两极格局也是一种均势,是在苏、美为首的国家集团之间建立的。

    纵观西方均势理论发展的盛衰过程,可以看到,西方均势论的发展是以列强争霸为背景的,当列强实力旗鼓相当时,它们便求助于均势,以用来维护自身利益。继而克敌制胜,壮大自己,攫取霸权,打破均势。

    但均势的出现和破坏,不能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要线索,均势理论也不能完全揭示国际关系发展的根本规律。帝国主义的掠夺本性,争夺殖民地的血腥残酷,发展不平衡规律,都在其中起着作用,不能被均势论将这些通通抹杀,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部均势史,均势破,均势立,这样便看不到历史的变化。资本主义由产生到发展再到灭亡的规律也一直贯穿其中。战争的根源不是由于均势受到破坏,而恰恰是因为帝国主义战争是恢复已经被破坏的均势的唯一手段。

    d看小说就来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本站推荐:总裁的替身前妻万相之王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凌天战尊飘渺之旅风流岁月之活色生香半城风月花颜策神武战王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历史的烟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乐文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九国少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九国少子并收藏历史的烟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