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45.com,最快更新舂華秋實文集最新章节!

    2001年3月18日,突然接到母亲逝世的电话“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我,整整哭了一个晚上:我想用泪水洗刷对母亲的忏悔;我想用泪水汇集一条思念母亲的河流

    但一切都已无法弥补。我现在唯一能做的,是为母亲的在天之灵默默祈祷:愿一生善良、勤劳的母亲的灵魂从此安宁!如果人真的有轮回,母亲,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子,以弥补今生我对您的缺憾!

    2000年年尾,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当时我手上工作很忙,担心领导不会准假。但当我给领导们讲了这个情况后,他们立即安排人接替了我的工作,嘱我早一点回家抢救我母亲。

    几千里汽车路途的颠簸,当我见到母亲时,她已被强烈的病痛折磨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我忍不住心酸,但为了不让母亲更难过,我终于没有让泪水流出来。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带着母亲在县医院做全面检查,然而这些医生均表示无可奈何。其实,母亲所患病症仅仅是耳朵内长出一些肉将耳朵填满(其实是肿瘤),但医院却不敢做切除手术,据称,目前国内可能还没有在该部位做切除手术的能力。因为已近年关,我们只好返回地方医院做保守治疗。几天后母亲的病情有了好转,而我过完春节也便匆匆回到广东。

    然而,这竟然成了和母亲的永别!

    母亲,您刚刚越过60岁的生日,怎能就这样走了?您不是说等我再回来的时候带您到广东看一看世界的吗?

    母亲走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但是母亲,您会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

    小时候,曾记得父亲是个有权的人物,经常到县城开会,我们也有比其他小小孩子优越的地方:平时都有很多零食吃,吃得最多的一种是叫“金果麻丸”的杂糖。那时我们还只两兄妹,父亲每次带回家很多,除了给我和妹妹,也给母亲一些。但母亲却从来舍不得吃,总是在我们吃完了之后拿出来给我们吃。

    然而这样的光景没有多久,大约五岁时父亲竟然成了挨批斗的对象。那时我已经能认识很多字,看到满墙壁打倒父亲的标语我就在无人的时候去擦,有一次正好被写标语的人逮个正着,他使劲地拧我的耳朵,我大哭大闹,闻声赶来的母亲和他大吵了一架。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家都处于一种沉闷的氛围,用父亲当时所形容的一个成语,就叫“黑云压城城欲摧”父亲每天都要出去参加各种批判会,母亲和我则成天在家为父亲担心。有一天,父亲也是出去开会了,家里突然闯进一伙人来搜查,我当时吓得跑到屋后钻进一蓬玉米秸里躲起来,任凭母亲怎么喊也不敢出来。母亲不知找了我多久,而我居然在玉米秸里睡着了。直到父亲回来后又请邻居帮忙才把我找出来,母亲把我揽在怀里,我看见她双眼都已哭得通红。后来才知道,那伙人是来搜查父亲的“罪证”的,他们因为没有什么收获,便把父亲平时最喜欢看的中国通史、红楼梦、三国演义和一大堆古版的诗经、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全部拿走,说这些是反动书籍,要没收。我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着,以为是因为我的缘故,大气也不敢出。后来母亲从鸡窝里拿出几本书递给父亲说:“我看见他们像一群强盗把那些书翻出来,就赶紧把你放在抽屉里的这几本藏起来。”父亲当时如获至宝,说:“大难不死,大难不死。”后来我才知道那几本书一本是西游记,另几本是东周列国志上中下三集,还有一本残缺不全的水浒传。这几本书对我的影响可以说十分深远,我在勉强能看得懂的时候几乎每天手不释卷,大约我对写作的偏好说是缘于此吧。

    我曾经被当地人称为“神童”其实我只不过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习成绩语文数学两门课(那时的小学也只有这两门课)每次考试都是100分罢了,这也得以我的班主任吴毅然老师。但读五年级时,由于换了一个与我父亲有矛盾的数学教师,也和我同姓,论辈分我应该叫他叔叔。我的命运从此开始逆转:每当上数学课时,他必定找一个借口将我“赶”出教室,在门外站45分钟。最难忘的是五年级下学期的一天,上数学课时,我因为在课桌上放了一本语文课本,老师要我站到门外去,我委屈得哭起来,他竟然连打我几耳光,当即鼻孔流血不止,我放声大哭,正在附近参加生产劳动的母亲闻声赶到学校,质问他为什么打人?他竟然指责母亲扰乱学校秩序,并说要开除我。记得当时母亲气愤得双眼通红,但她终于没让眼泪流出来,只是把我带到水沟洗血迹时,我才看见母亲一把一把地抹眼泪。晚上父亲知道我的情况后,第二天即到学校与校长交涉,打我的老师才给我说了几句言不由衷的道歉话,但从此以后,我便在幼小的心灵对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的仇恨,以至最后彻底放弃了数学。然而我付出的代价却是第一次高考时数学分数为“0”尽管总分已超过分数线,但当时的高考制度是不与录取的。此是后话。

    由于父亲的重大挫折,家境每况愈下,而在当年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岁月,文弱的父亲和多病的母亲只能是生产队最末等的劳动力,加上先后又出生了几个妹妹,每年年终结算都是缺粮户。在这种情况下,家里日常的杂项开支尚且难以为继,我读书的学费便自然成了问题。但每当我哭着要学费的时候,母亲总能拿出一叠票面值为一角两角的钞票给我。我知道,这些钱是母亲卖鸡蛋和猪骨头以及平时采一些小药材积攒起来的,记得母亲每次从外面回来总是拿一把鱼腥草之类的,洗净晒干后便带到集市上换几角人民币。

    因为贫穷,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几乎没有穿过新衣新鞋,都是母亲将旧的改造而来。这是一个永存于我心灵深处的“历史档案”:在昏黄的煤油灯(有时是竹子烧起的火把)下,母亲把一些旧衣服裁裁剪剪,然后缝成一件件“新衣”;将别人穿破的“解放鞋”讨回来,把破鞋帮剪掉,然后另做鞋帮缝上去,就成了一双“新鞋”母亲将其命为“改球鞋”当我和妹妹们高兴地穿上时,母亲也会在一旁开心地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然而我们这样的“新衣”或“新鞋”却常常受到来自那些穿真正新衣新鞋的同学的嘲笑和歧视,所以当我是中学生时,我宁可穿补丁加补丁的衣服和打赤脚,再也不愿穿这种“新衣”和“新鞋”气得母亲不知流了多少次眼泪。

    从小学到中学,我差不多都是用铅笔做作业,其间母亲曾给我买过一根圆珠笔心,我着实高兴过一段时间,我把圆珠笔心塞进一节竹管,这样拿在手里写字时要好很多。但圆珠笔心毕竟用不了多久,当它再也写不出字的时候,我曾想过很多的办法,比如往空笔心里面灌“马桑泡”(马桑树结的果实,挤破后流出紫色的汁液,有小毒,甜味,曾有过许多小孩因误食而中毒),或是用别人用完的电池砸滥泡水再灌进去,最后都失败了。我时刻梦想着能拥有一支钢笔,这个愿望直到高中快要毕业时我同母异父、跟外祖父生活的哥哥才送给我一支。记得曾经有一次,上数学的刘老师这样说我:“作为中学生,不能老用铅笔做作业”虽然我知道当时刘老师绝不是因我没钱买钢笔而有意这样说的,但这句话却深深刺痛了我当时的还不健全的人格和尊严。

    现在想来,我今天依然不健全的人格,或者说叫心理障碍,大多是那时候形成的:老天造就了我一个性灵的大脑,却没有给予我相应的生活和成长的空间:每当我看到别人穿上新衣或拥有一支钢笔,我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甚或自虐情结,后来这种情结甚至恶性膨胀到对社会的强迫性对抗,以至若干年以后成为我融入社会的最大障碍。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她却可以写出自己的姓名,这正好被我利用了一次:那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因为打架,老师要我们写保证书,必须要有家长签名,回家后想来想去,父亲那里是绝不敢拿去签名的,便想了一个骗母亲的办法:先用话“激”母亲说,你太没用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母亲说:“谁说我不会写名字?你找纸来我写给你看。”我赶紧拿出早就写好的保证书,指着签名的位置要她写,她一笔一划歪歪扭扭的写完后说:“这不是我的名字吗?”我连声说“是”如获至宝,拿到学校去交差去了。多年之后我给母亲讲当年骗她的经过,母亲笑笑说:“还好意思,骗自己的妈,没良心。”

    母亲永远是任劳任怨、温和善良的,而父亲则性如烈火,疾恶如仇,所谓的“严父慈母”在我家正好得到印证。我记不清小时候到底挨过多少父亲的打骂,但每次在我挨打挨骂的时候母亲都会因为护我的“短”而被父亲连带呵斥甚或挨上几竹条。竹条,是小时候父亲惩罚我们的工具,它是从竹子上取下的枝条,习惯上称为竹条。父母用竹条打孩子,在我们家乡似乎是约定俗成的传统,今天依然盛行。即使做父母的只是为了吓唬吓唬孩子,把竹条拿在手里对着空中用力的“唰唰”几下,那空气被撕裂的声音也足以让孩子噤若寒蝉。我自第一次被竹条打上紫色的血痕开始,就如同在心灵里打上了“烙印”直到我成年以后的若干年,还对之心有余悸。也正因为竹条的缘故,我恨了父亲很多年。多年以后当我自己的孩子因调皮捣蛋做错事,我也拿起象征父亲权威的竹条的时候,我才对父亲有了几分谅解。不过却不能释然母亲替我们挨的那些竹条。至于后来我从心底对父亲彻底“宽容”则是我领悟到我较之一般人有更能驾驭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应该属于父亲严厉管教我的结果。

    母亲是标准型的贤妻良母,如果在外面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回到家里,母亲都会想方设法使我们情绪好起来。在左邻右舍,母亲也有很好的人缘,很少和别人发生争吵。-

    母亲一生多病,最主要的原因是生育了我们14胎儿女,尽管健在的只有我们十姐妹,但在当年那种太贫穷的农村,物质和营养极度匮乏的环境下,养活一个尚且不易,何况养了我们这么多!我现在依然记得母亲白天带病参加生产,晚上回家还得忙于家务琐碎的种种情形。我们常常见到母亲咳嗽成一团,有时突然昏倒在地。但因为没钱买药,更没钱进医院,母亲只能自己去采挖一种叫“矮桐子”(后来我知道“矮桐子”的草药名叫“臭牡丹”)的草药,和黑母鸡生的蛋炖了吃。据母亲说,这是一种祖传秘方,专治“晕病”但这种祖传秘方仅能缓解而不能根治病情,因为母亲还是隔一段时间又要复发,终于有一天,母亲病倒在床了,祖传秘方不见一点效果,父亲只好借钱到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竟然是被当时认定为不治之症的肺结核!好在父亲有很多朋友,通过这些朋友的关系,得到了一笔国家救济金。于是遵照医生安排,父亲买回了很多药品,什么异烟肼、鱼肝油、雷米封之类的,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这些药品名称。一段时间以后,母亲有了一些好转,便又参加生产劳动。但大病初愈,身体自然很虚弱,而当时在生产队任班长的大伯父却骂母亲做事像个“福太太”母亲晚上气得掉眼泪,父亲要去找大伯拼命,被母亲劝住了。又大约过了几年,母亲自觉身体好了很多,在医院复查,除了其他一些毛病,肺结核竟然好了,医院认为是个奇迹。

    后来我认为母亲的病与她的生活习惯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她特别喜欢吃夹生的土豆片和烧烤的食物(当然不是都市人所说的烧烤),还特别喜欢吃甜食和辣椒。受母亲的影响,我也有这些嗜好,但我毕竟读的书多,知道膳食的合理调配,因之逐渐改变了那些偏食的习惯。

    母亲的一生,几乎全部在为我们这些儿女付出。然而我们却未能给予母亲哪怕仅仅是万分之一的回报。我想,母亲是能够理解我们儿女各自的苦衷的。在我刚刚从父母的庇荫中带着一身学生气走入社会的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还处于初期阶段,而封闭的家乡未能给我提供合适的舞台,近乎残醋的人文环境将我满腔的雄心和理想撕裂成丝丝碎片,将我的不屈的人格和尊严剜割得鲜血淋淋。那时,我自顾不暇,三尺讲台将我浓缩在白茫茫的粉尘和白茫茫的心境之中,而婚姻的不幸更让我感觉到生活的无奈;在经历了几番心理的反复掂量之后,远离了故乡,远离了父母和亲人,只身融入南下打工大潮,企图在未知的珠三角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打工的日子,许多的辛酸曲折难以一言而尽,而对父母的孝道亦越来越遥远,虽然间或在得知父母欠安时会生发出强烈的自惭内疚,然而最多出只是寄上一个信封的忏悔加上几十元或一两百元的“慰藉”当我终于凭借毅力在珠三角崭露头角,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接从未走出过省城的父母(母亲甚至连县城也仅去过两次)到南方的大都市开开眼界,然而我还未来得及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却先得到母亲病危的电话后来我在医院里安慰母亲,希望她病好以后我带她和父亲到广东去旅游,母亲听了很高兴,见两行眼泪从她苍白的脸上滚下来,我知道她是被我“感动”的。

    然而这一切仿佛还在眼前,母亲却再也不屑于我们这些不肖儿女的一切,她要脱离这个给她无限苦难的世界,在另一个世界寻找属于她的安乐!

    为您在天国的灵魂祝福,母亲!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舂華秋實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乐文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春華秋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華秋實并收藏舂華秋實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