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昭武王朝 > 第六章 汪仕容赴京护脉 吴三桂在滇封王

第六章 汪仕容赴京护脉 吴三桂在滇封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45.com,最快更新昭武王朝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撤藩令下到云南,全藩震动,部下咒骂声不绝于耳。吴三桂也很是震惊,他没有想到这么快!但很快又想到了一个更要命的问题:吴应熊!他后悔没有趁上次六十大寿的机会把吴应熊留在云南。吴三桂忙叫来汪仕荣,令其星夜赶往北京,务必把吴应熊救出来。

    吴三桂南征北战几十年,麾下人才济济,猛将如云。其中,有十三名上将最为善战,时人称之为十三太保:

    第一名王屏藩,吴三桂的义子,年纪很轻,三十出头,文武双全,一表人才,跨下白马,掌中红枪,所向无敌。人送外号“飞将军”。

    第二名胡国柱,有王佐之才,字擎天,有大志,善骑射,能诗文,顺治十一年中举。

    第三名马宝,淮国公。字城璧,山西人,打仗善用计谋,神出鬼没,有吕布之勇,敌送外号“两张皮”。

    第四名夏国相,吴三桂三婿,长相俊美,战备级军事和政治人才。

    第五名吴应麟,吴三桂侄子,都统,骁勇善战,是吴三桂得力战将。

    第六名高得捷,吴军中最捷出的水军指挥官,擅长以少胜多。

    第七名吴国贵,在关外即追随吴三桂,都统,大将,治军严,敢争战,善打硬仗。

    第八名郭壮图,吴三桂之婿,长相一般,腿短脖粗,矮胖身材。打仗是一把好手,是后期的实权人物。

    第九名王辅臣,绰号“马鹞子”,吴三桂养子。他面相白晳,身长玉立,眉若卧蚕,很像世上流传的吕布画像,又得“活吕布”之称号。时任陕西提督。

    第十名李本琛,西宁人,原在洪承畴帐下,后追随吴三桂。他文韬武略,样样皆通,时任贵州提督。

    第十一名吴之茂,辽宁锦州人,吴三桂的侄儿,骁勇善战。

    第十二名谭弘,四川万县人,原为南明总兵官,永历朝被封为“新津侯”。时任川北总兵官职位。有大将之才。

    第十三名郑蛟鳞,原明朝都同,松山之战时降清,时任四川提督。吴军帐下一员虎将。

    除了上面十三员大将外,吴三桂手下还有四位重要的谋士:

    汪良臣,字任荣。他能言善辩,文武双全,有经天纬地之才,绰号“小张良。”

    方献廷,原明礼部尚书方一藻之子,智囊。

    刘茂遐,字玄初,他原是蜀王刘文秀帐下的幕僚,投奔吴三桂之后,待为军师,吴三桂尊称他为“刘先生”。

    胡守亮,自辽东起就追随吴三桂,是吴三桂的仁兄弟。陈圆圆能来到吴三桂身边,是由他出谋划策。

    是夜,平西王府灯火通明。虽然吴三桂早就在着手准备起兵事项,但他也没有想到撤藩令会下得这么快。于是,吴三桂紧急召集心腹商议起兵的各项细节问题。

    吴三桂:我上疏请撤,是给他康熙面子。现在撤藩令已经下来了,老夫本还想先礼后兵,但清人彻底忘恩负义,那也休怪老夫无情,兵戎相见。今晚召大家来,就是赶快把起兵的细节问题都定下来。先说咱们保着谁吧,国不可一日无君,大家意向如何?

    刘玄初:现在永历已死,我看应该从明室后裔之中选择一位血脉近的、贤明的宗室,立为新君,就像之前的弘光、隆武、永历那样。

    方光琛:永历虽然死了,但宁靖王朱术桂已经监国东宁,再立一个新君岂不容易造成矛盾?

    刘玄初:好像宁靖王没有正式宣布监国吧?

    方光琛:实质大于形式。宁靖王有监国之实而无监国之名。

    马宝:我看哪,不用那么费事,王爷应该效仿太祖朱元璋那样,不拘泥于“反元复宋”和“拥立韩林儿”,自己称帝,建立新的王朝。

    方光琛:那样不行,容易失去人心。我们还是得以恢复明室为号召,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王爷不是当年曾和周皇后、田皇后以及太监王奉一起,密拜过崇祯皇三太子朱慈炯吗?现在按年龄估计也应该有三十三、四岁了,正值壮年。我们应该保着先帝皇三太子,这样既得人心,还可以与京城方面里应外合。

    吴三桂:对!保谁都不如保朱三太子最名正言顺。献廷说的好,就这么办。再说说打什么旗号呢?

    方光琛:既然是保着朱三太子,那也就是保着大明了。兴明讨虏、反清复明、匡扶明室都可以,意思都是一样的。

    吴三桂:嗯,那就“兴明讨虏”吧,这个口号很好。下一个,本王应该如何称谓呢,总不能再叫平西王了吧,那是清人的封号。

    胡国柱:对,是不能再叫平西王了。王爷还是改回“平西伯”吧,这是崇祯皇帝赐的封号,最合适。

    方光琛:平西伯是没有任何问题,也很合适。只是伯爵级别稍微低了点,怕委屈了王爷。

    吴三桂:唉,哪里会。

    方光琛:可惜永历或者朱三太子不能给王爷一个封号,真是伤脑筋。

    吴三桂:嗯,这个先放一边,回头再说吧。那咱们进兵线路呢?

    马宝:我看我们可以先不起兵,假装撤藩,等到了湖北、河南等中原腹地,再突然起兵,杀清廷一个措手不及,怎么样?

    胡国柱:马将军这个想法是很好的,只是太过冒险,万一中间出个什么闪失,假戏真做可就麻烦了。云南是咱们的根据地,还是从这里起兵最为稳妥。

    吴三桂:嗯,我也觉得还是从云南起兵稳妥一些。我估计,清廷可能很快就会派人来督促我们撤藩,各位回去要及早准备。要加快兵马、火器、粮草的准备工作,同时注意,不要走漏了风声。

    众人:请王爷放心!

    就在吴三桂为起兵准备忙得焦头烂额之际,这天,忽然听得下人来报:“王爷,门口有一老道求见。”

    “老道?是什么人?”吴三桂问。

    “此人颇为桀骜,也不通报姓甚名谁,但好像很有来头。”

    “王爷,不妨一见。”方光琛说。

    “好吧,让他进来。”

    只见得此人昂首阔步走进府中,目中无人,好一副道骨仙风。

    此人刚一进门,方光琛便忙下跪施礼:“哎呀,不知周王殿下驾临,有失远迎!”

    “王爷,这位是夔州太平县明太祖十四世孙周王周伦圣殿下。”

    吴三桂一听是太祖朱元璋世孙,忙也下跪行礼:“吴某不知周王驾临,还请殿下恕罪!”

    “吴三桂,你贪图荣华富贵,‘太祖训’你都忘到脑后了吗?”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臣不敢忘。”

    “好,有你这句话,本王就放心了。吴三桂听令!”

    “臣在!”

    “我以太祖世孙的名义,禅封你为‘周王’。你要谨记太祖训,匡扶大明、扫除胡虏,做中兴之令主!”

    “臣遵命!臣定会谨记太祖训,不负王恩!”

    吴三桂得遇太祖十四世孙,获封“周王”,真可谓自助者,天助之!从此以后,人们不再称吴三桂为平西王,而称他为周王。

    汪仕荣星夜赶往北京,终于来到吴应熊府邸。吴应熊,吴三桂独子。顺治五年,吴三桂从锦州调往汉中驻防,在经过北京期间,将吴应熊留在北京,作为质子。九年授吴应熊三等精奇尼哈番高爵。十年,顺治下召将和硕恪纯长公主嫁给吴应熊,至此称额驸吴应熊。

    “世子殿下,微臣汪仕荣拜见!”

    汪仕荣来得很突然,事先并没有得到通报,吓了吴应熊一跳。

    “汪先生,您怎么过来了,有什么事情吗?”吴应熊问。

    “有大事发生,王爷得太祖十四世孙谕令,将要起兵。事情紧急,王爷命我星夜赶来接您回去。”

    汪仕容呈上密信,只见上面写到:

    吾儿见信如晤……汝父不堪清人之辱,近又得洪武皇帝十四世孙密令,将于本年十二月一日起兵,请你务必于腊月初一前离京。另,附檄文一份,可交于心水,大量付印,十二月一日之后在京城内外广布张贴。

    “父王他终于要起兵了?”吴应熊一惊,这个消息是他盼望许久的,他虽身为额驸,但憎恨清人夺了汉人江山,所以他此前曾力劝吴三桂起兵反清。现在他是又喜又忧。喜的是父亲吴三桂终于要起兵反清,把清人赶回关外,恢复汉人江山;忧的是父亲吴三桂起事突然,事先也没有通报,现在才告诉他,为时晚矣。

    “对啊,殿下,快跟我走!”汪仕荣催促道。

    “不行,太晚了,我不能走了。”吴应熊长叹一声。

    “为什么?不走在这里等死吗?”

    “我不能走。你想想,清廷现在撤藩令已下,草木皆兵,生怕父王那有任何异常。我一离开京城回到云南,岂不是暴露了意图?到时不光我活不了,还会连累父王。”

    “哎呀,这一层怎么事先没想到。世子您如此申明大义,但吴家就您一个儿子,不能绝后呀!”汪仕荣焦急地说。

    吴应熊在屋里来回踱着步,眉头紧锁,“有了!你把世璠带走,这样可以两全!”

    “世璠?”

    “对,他是我的儿子。汪先生,你快把世璠藏在乳母怀中带走,我去设法引开侍卫。”吴应熊眼含热泪,“世璠是吴家最后的血脉,拜托先生一定要保护好他,平安回到云南!”

    汪仕荣被吴应熊的一席话也感动得几乎哽咽,“世子放心,微臣一定会保护好世璠的!殿下保重!”

    汪仕荣向吴应熊磕了三个响头拜别。他知道,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了。

    这边汪仕荣正在为营救吴应熊而忙碌,那边康熙也没闲着。在部署完一系列撤藩事项后,八月十五日,为加快撤藩进度,选派礼部右侍郎折尔肯、云南巡抚朱国治为钦差,赶往昆明;又派户部尚书梁清标到广东、吏部右侍郎陈一柄到福建,经办两省撤藩启程事宜。康熙又亲笔写下手诏一道,交给两位赴云南的钦差,手诏上写道:

    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赖师武臣力;及海宇宁谧,必振旅班师,休息士卒,俾封疆重臣,优游颐养,赏延奕世,宠固海山,甚盛典也。王夙笃忠顺,克摅猷略,宣劳戮力,镇守岛疆,释朕南顾之忧,厥功懋焉。但念王年齿已高,师徒暴露,久驻遐荒,眷怀良切。近以地方底定,故允王所请,搬移安插。兹特遣礼部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傅达礼前往宣谕朕意,王其率所属官兵趣装北束,慰朕眷注,庶几旦夕觐止,君臣偕乐,永保无疆之休。至一应安插事宜,已敕所司饬庀周详,王到日,即有宁宇,无以为念。钦哉!

    吴三桂接了旨,心中更加焦急,清廷这边不断地催促撤藩,连钦差大臣都派来了。但他还在等一个人,所以吴三桂于焦急之中施一缓兵之计,于十月份又上一疏,奏曰:

    臣部下官兵家口,三十年来蒙恩眷养,生齿日众,恳请赐拨安插地方,较世祖章皇帝时,所拨关外至锦州一带,区处更加增廓,庶臣部下官兵均霑浩荡之恩矣。

    吴三桂心中焦虑,他心里牵挂的是吴应熊。

    “王爷,臣有负王恩,没能把世子接回来。”汪仕荣终于回来了,但带回的却是这样一个坏消息。

    吴三桂怔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过臣把世孙接回来了。世子他说什么也不愿回来。”汪仕荣说。

    “把世璠接回来了?”吴三桂的心稍微得到宽慰,“应熊他为什么不愿回来?”

    “世子说,朝廷现在严令撤藩,草木皆兵。若他回来,必定惊动朝廷,连累王爷。”

    “原来是这样。应熊真是个好孩子啊,为父对不住你了。”说完,吴三桂潸然泪下。

    吴三桂找来方光琛之侄方荣,命他好生教育吴世璠,长大为父报仇。

    吴三桂请求增廓土地的奏疏没有被批准,康熙只允诺在最大范围内给予照顾。钦差朱国治自从来到昆明以后,三日一催,令吴三桂不胜其烦,于是上奏说十二月一日正式启程。吴三桂叫来方光琛、胡国柱,叫他们吩咐将士们准备好孝衣孝帽。方、胡二人大为不解,吴三桂只叫他们准备就是了,无需多问。吴三桂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本站推荐:总裁的替身前妻万相之王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凌天战尊飘渺之旅风流岁月之活色生香半城风月花颜策神武战王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昭武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乐文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兰陵明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兰陵明华并收藏昭武王朝最新章节